水林 海埔村 許家古厝
水林早期的地名為「水燦林」或「水漆林」。 以前的水林地區地處濱海,沼澤地多,水漆樹長滿各地,故名「水漆林」。後來因為「漆」的音同 「賊」所以後來改稱「水燦林」,最後稱為水林。 早期許姓家族從福建遷居過來住在北港溪旁的海埔地,當時有很多的沼澤、窪地和池塘, 居民就在池塘邊搭建草寮居住,當時人稱之為海埔寮。 「許家古厝」位建造於水林海埔村(寮)聚落的中央。 每年二、三月即有金黃鼠耳蝠在古厝檐樑上棲息繁 […]
水林早期的地名為「水燦林」或「水漆林」。 以前的水林地區地處濱海,沼澤地多,水漆樹長滿各地,故名「水漆林」。後來因為「漆」的音同 「賊」所以後來改稱「水燦林」,最後稱為水林。 早期許姓家族從福建遷居過來住在北港溪旁的海埔地,當時有很多的沼澤、窪地和池塘, 居民就在池塘邊搭建草寮居住,當時人稱之為海埔寮。 「許家古厝」位建造於水林海埔村(寮)聚落的中央。 每年二、三月即有金黃鼠耳蝠在古厝檐樑上棲息繁 […]
中央村是被水田包圍的聚落,因此得有「田中央」之名。由田中央和新庄兩聚落所構成。 清朝時屬打貓南堡。明治四十二年(1909)改打貓支廳打貓區。大正九年(1920)改為民雄庄田中央保。 光復後改稱中央村。全村面積2.91平方公里,人口1690 人。村中村民以何、劉、郭三姓為主。 閩漳平和縣人何元英,在乾隆年間就居住此地,進行開荒墾殖。 劉姓居民則來自廣東饒平縣,部分則來自溪口三疊溪。 兩百年來,擇此定 […]
原籍福建省晉江縣的莊仁樸,是清朝的武官,於清乾隆初年辭官後舉家遷台,定居於樹林頭。 後為解決農耕之水源問題,出錢並邀集十三庄民出力,買水路開圳數十里,引八掌溪水灌溉, 因此善行而得「十三浚公」稱號。 「武魁古厝」俗稱武舉人宅,位於布袋鎮樹林里樹林頭。 清康熙時代本地有一山嶼名叫「三班頭」,即現在本庄東方。三面儘是潮川,樹木蒼翠、白鷺群集, 日人至台時農業專家認定有開發種植稻米甘蔗之價值,遂整 […]
清代稱中林庄,到了日治時期稱中林,當時中林是隸屬於大埔美保甲事務所的管轄區域; 而關於中林地名的由來,當地人均指出代代相傳就稱此名,並不知有何原因。 目前社區共有五百戶人家, 北臨三和里,西接平林里,南連上林里,東臨過溪里、中坑里。 張家古厝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由當時任職保正與農民組合的張聯先生籌劃興建, 原建規模為單進四護龍三合院,目前僅存單進雙護龍,最大的特色,就是正堂裙堵中八面 […]
大林之得名來自今日大林 舊街區(東林、西林里)古稱「大莆林街」, 漢人來此開發早溯康熙年間,乾隆 廿九年(1764)年《續修臺灣府志》中已見大莆林街記載。 歷來說法,稱大莆林係與潮州大埔移民或開拓墾首原籍有關。 大林鎮自清代以來即南北陸路交通樞要之地,清代官道貫通,日治時期交通 線亦延續清代, 明治四十二年(1908 ) 縱貫鐵路開通時亦經過本地…… 現今明華里的範圍係由原 […]
嘉義縣水上鄉龍德社區位於省道台一線西側,東鄰水上國中,北有萬能工商,南與南靖糖廠為鄰, 西為近高速公路之大堀村頂過溝部落,日治時期因社區內有十一口水井故名「十一井厝」 ; 後誤植為 「十一指厝」, 社區內居民以林姓為主,光復後因社區信仰中心「龍德宮」神明起駕指示,社區地靈人傑有祥龍 聚集於此,因而於民國三十五年改名為「龍德村」迄今。 地名雖久已更名為「龍德」,但有趣的是今日龍德村內仍處處可見寫著十 […]
義竹鄉位居嘉義縣境的邊陲地帶,打從清朝時期開始,自大陸福建沿海來台墾拓的先民由槺榔港上岸後, 一看到莿竹欉便直呼當地為「頭竹圍」,往東再看到莿竹欉便稱之「二竹圍」,其後往北抵達龍蛟潭保, 遂稱龍蛟潭保之後的聚落為「後后寮」,也就是「東後寮」的舊名。 放諸全台幾乎上千個聚落有「竹圍」之名,例如「莿竹圍庄」便是先民利用莿竹有刺的特性,沿著 聚落外圍種植以防禦盜匪,一旦盜匪想要入侵,在砍莿竹時會發出聲響 […]
鹽水是台灣發展最早的古老城鎮之一。人稱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萬華)、 四月津(鹽水),並列為四大商港之一。足想見當時舟楫穿梭繁忙的盛況。由於港道狀似新月, 故舊稱為月港或月津。 八角樓是鹽水區保留最完整的木造建築,為鹽水區地標之ㄧ, 八角樓約於距今120年前建造,全棟以木材建成,建築形式古樸典雅,其建築特色顧名思義為八角造形, 全棟由福州師傅完成,有3進2落,第1進在太平洋戰爭遭美軍 […]
吳晉淮 (1916-1991) ,大正五年(1916)5月8日出生於柳營人和村火燒店,自幼喜愛音樂。 昭和三年(1928)柳營公學校畢業即至日本就讀中學及歌謠學院,奠定樂理基礎展通俗歌曲 之創作生涯。 民國四十一年元月回台,三月至關仔嶺踏青有感於故鄉青山綠水之美譜成「關成關仔嶺之戀」。 旋律優美,成為著名一時的流行歌曲。而後續出「暗淡的月」、「冰點」、「講什麼山盟海誓」、 「恰想也是你一人」等二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