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屋 竹子閣徐宅 (東海堂)
頭屋位於苗栗縣中央偏北處,舊名「崁頭屋」,清乾隆年間有大陸墾戶前來開墾,建立現今發展雛形; 本地崗陵湧浪,丘陵地占全境面積三分之二,昔日盛產茶葉名「老田寮茶」,茶品濃郁,入喉甘醇, 聞名遐邇;惟近年漸趨沒落,殊堪可惜。 全鄉人口壹萬貳千餘人,客籍人士占百分之九十九,為一典型客家聚落,民情純樸; 數條溪流橫亙穿梭其間,錯綜複雜,造就許多秀麗景色: 頭屋徐宅竹仔閣,位於頭屋國中北側。 據說,昔日宅第四 […]
頭屋位於苗栗縣中央偏北處,舊名「崁頭屋」,清乾隆年間有大陸墾戶前來開墾,建立現今發展雛形; 本地崗陵湧浪,丘陵地占全境面積三分之二,昔日盛產茶葉名「老田寮茶」,茶品濃郁,入喉甘醇, 聞名遐邇;惟近年漸趨沒落,殊堪可惜。 全鄉人口壹萬貳千餘人,客籍人士占百分之九十九,為一典型客家聚落,民情純樸; 數條溪流橫亙穿梭其間,錯綜複雜,造就許多秀麗景色: 頭屋徐宅竹仔閣,位於頭屋國中北側。 據說,昔日宅第四 […]
大安港開發頗早,昔為台灣中路海運之要衝,舟楫林立,為固海防,港口備置火炮台。 舊有塞門為其港務中心,東西、南北二街,郊行酒館比臨,繁華一時;光復後,港口機能消失,冬天 北方吹北汕地區的海砂堆積於港口,甚至掩蓋至港邊民宅的屋頂。 所以在民國40年左右沿著港邊蓋了一道2、3米高,長約200公尺的防砂堤, 此堤甚為壯觀,至今保存良好,值得參觀。 大安港取名的由來據說是因為船隻可以望見鐵砧山,直駛入港,平 […]
大安區中庄村包含頂庄、中莊、海尾、三元莊四個聚落 ; 頂庄為大安區公所所在地,所以大安國小、警察局、戶政、農會、郵局、民眾服務站等機關皆設 在本聚落,商業機能強,人口多,而呈現熱鬧的景象。 中庄則為古老聚落,以陳姓、莊姓、汪姓為主。日治時期汪姓當保正多年,目前已大部遷移他地。 目前村中以陳姓為主。 數十年前,頂庄僅是一個三十餘戶的小村落, 土地大都為李晨鐘家所有,部分黃卿家擁有,其餘就微不足道,因 […]
乾隆末年間,大安港成為台灣中部重要移民登陸口岸與重要的貿易港。 道光十年(1830)大甲分設中軍守備,而大安汛亦添設把總、外委各一員,守兵八十九名。 道光二十年(1840)台灣道姚瑩台灣十七口設防狀云: 「大安港,舊有砲台一座,台左側矮牆十餘丈,乃北路協右營汛地。今大安港砲台設一千斛 砲二位,五百斛砲二位,以本汛把總帶兵七十名,大甲巡檢帶鄉勇一百名守之。」 至此,大安港不但為大甲地區貨物輸出之海口 […]
南埔村含南埔大庄、頂、下後壁溪、甲六等聚落,村民以莊、陳、林、蕭為大姓。 南埔位於大甲溪的出海口,大安鄉之最南邊,除小聚落外,還有大片荒埔因開發較晚,故稱之。 因受大甲溪南岸高美港的影響,成為早期移民登陸高美後,遷移的必經之地,村中居民開墾此地頗早。 至今三合院的瓦厝民宅仍不少,為大安鄉目前舊宅院群較豐富的的村落,顯現出本地的富有。 此地小村落,博士有五位之多,誕生出許多詩人、鄉長、司法官、高考及 […]
大甲鎮的民宅分佈全鎮,目前以社尾庄三合院最多,其中黃宅以中西合壁的華麗建築特色, 曾入選台中縣歷史建築的票選名單;後厝子劉姓聚落一致朝西,入口門樓樸實典雅,流露 先民墾拓不易的勤儉寫照;日南庄內郭宅、林宅,不遑多讓,亦保有大戶人家的建築形制。 不過,個中翹楚仍屬為— 譽為大甲三大民宅的「社尾黃宅」、「頂店梁宅」及「順德居王宅」。 三大民宅除頂店梁宅尚稱完好外, 社尾的黃宅半邊已遭新建物 […]
坐南朝北的王宅為單進雙護龍的磚造建築,建造或重修年代應是日治時期; 古厝位於大甲區薰風里,有大甲薰風王宅之稱,薰風取自大甲石堡的南門之名。 王甲壬曾任保正,身兼接骨師,早年常幫鄉民義診,人稱「王仔甲」,家產雄厚, 昭和時期曾捐地蓋大甲家政女學校(今大甲高中),更帶動大甲南門外的聚落發展。 古厝前還有一座百年石板福德祠,早年曾是王家私祠,祠前有小石獅對,舊貌完好。 乾隆五十一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 […]
岸裡社之名,始見於『諸羅縣志』。為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居部落區,原名 Lahodoboo社, 該社號稱有九社,其中居今之臺中神岡鄉之岸裡及大社二村聲勢最大,故又稱岸裡大社。 岸裡大社開發較早,在臺灣開拓史上佔有相當重要地位。 康熙三十八年,自征服吞霄番建功 以來,該社即以勇武為世所知。 其時吞霄土官卓霧、亞生作亂,有人獻計囑北路 參將常泰雲曰:「岸裡山番川林菁澗谷如飛, 擒卓霧,非此不可。」時岸裡社尚 […]
石螺潭(今螺潭里),村莊位於烏溪東岸,因為靠近溪水較深的凹岸,以前常常有石螺棲息在深 的地方,因此稱為「石螺潭」。 螺潭村在烏溪堤防未修築以前,該地有一大水潭,據說水潭裏有許多 石螺,村民因而稱該地為石螺潭或螺潭,目前確實仍有不少水塘錯落其間….. 由於螺潭村緊鄰烏溪,據說早期不少村民是自彰邑的快官庄遷來,是烏日保存傳統老聚落 最完整的地方,其間尚保存有如:孝思堂、順德堂等幾個林姓大宅 […]
大溪地區在淡水開港前後,因為樟腦業的興起,吸引許多不同族群的人進入該地區發展,由於必須 共同面對原住民的威脅,因此不同族群的人必須要有比較大的包容性,由福仁宮祭祀的神祇即可看出 族群包容的特性。 早在清末便因應祭典日,提出十大姓氏公號輪值舉行傳統三獻儒典大禮以及賽神豬活動。 這十大姓氏公號的內容可在今日福仁宮正殿兩側的楹聯得知。 公號包括了: 雜姓金漳盛、李姓金德興、江姓昌興季、林姓金福昌、簡姓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