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地區傳統民居(上)
大園地區在清治時代雍正年間屬淡水廳,光緒年間則改為台北府淡水、新竹縣分轄, 其後在日治時代明治年間屬台北縣,後改為桃園廳,大正9年(1920年)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 1945年二戰後,改為新竹縣桃園區大園鄉,民國39年(1950年)改為桃園縣大園鄉,其後桃園縣於2014年1 2月25日改制為直轄市,原大園鄉改制為大園區,同時村改里。 今桃園市大園區昔原屬桃澗堡之竹圍庄 ; 範圍涵蓋竹北二堡之許厝 […]
大園地區在清治時代雍正年間屬淡水廳,光緒年間則改為台北府淡水、新竹縣分轄, 其後在日治時代明治年間屬台北縣,後改為桃園廳,大正9年(1920年)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 1945年二戰後,改為新竹縣桃園區大園鄉,民國39年(1950年)改為桃園縣大園鄉,其後桃園縣於2014年1 2月25日改制為直轄市,原大園鄉改制為大園區,同時村改里。 今桃園市大園區昔原屬桃澗堡之竹圍庄 ; 範圍涵蓋竹北二堡之許厝 […]
南崁地名來源眾說紛紜。一說昔為平埔族原住民龜崙族南崁社所在地,因而得名。 另說鄭成功軍隊攻台時曾在南崁港停泊,由海上眺望該港地形為一斷崖(崖在閩南語中稱為崁),南崁恰在 斷崖之南,因以為名。 清時的南崁屬桃澗堡。1大正九年(1920) 實施街庄制後,將原南崁區水汴頭莊併入桃園街,蘆竹厝、南崁下、 南崁廟口、南崁內厝等併入蘆竹莊,南崁頂莊併入龜山庄。 其中蘆竹莊役場設於南崁下278番地,奠定其行政中 […]
在清代,龜崙族就居住在龜崙嶺(今稱龜山)南側的龜崙腳,稱為龜崙社。後來部分族人遷到北邊的楓樹坑 (今之楓樹里),稱為「頂社」;另一部分族人遷到南邊的新路坑(今之新路里),稱為「下社」,一般仍合稱之 為龜崙社,是清代所謂「南崁四社」之一。 區域內的河流以發源北部坪頂台地和東南部龜山丘陵區(新朝嶺)為主, 源於坪頂台地有南崁溪、楓樹坑溪、大坑溪; 而源自於龜山丘陵的有塔寮坑溪、兔坑溪。 龜山許多地名均 […]
「坪林」位於北宜公路中繼站,因地理位置四面環山,中間是一片平坦的林地,故取名「坪林」。 全區多數為山地,北面為伏獅山區,南面為阿玉山區,北勢溪蜿蜒流經全境,至龜山與南勢溪會合成新店溪, 平原分佈河谷兩岸,海拔約兩百公尺,為坪林鄉之主要人口聚集地, 境內峰巒疊翠、茶園綿延起伏,是「文山包種茶」的主要產地, 在茶界一向有「南烏龍、北包種」的美譽。 除了獨特的茶產特色,坪林也是一個遊憩資源相當豐富的 […]
漢人遷入羅東始於清代嘉慶9年(1804),來自彰化地區的平埔族的頭目潘賢文和茅格,率領了一千多名移民, 攀越中央山脈來到羅東地區,建立了阿里史和阿束社部落。 嘉慶17年(1812)清廷在羅東設司巡檢,首任巡兼是范邦幹,他於該年農八月初九日到任。 及後兩年,河洛人的移墾團正式進入羅東的十六份(即現今的羅莊里、南昌里)、北成(即現今的北成里、北投巷) 及歪仔歪(即現今的仁愛里),但平埔族和漢人都經 […]
「陳輝煌義合公館」 地址雖是冬山鄉 , 其位置卻是在羅東鎮鬧區的邊緣 ; 義合公館所在位置在早期有通往利澤簡海港的內陸運輸河, 據說 載運貨物的舢舨可以到達此地 ; 當時沿岸商家林立 , 陳輝煌的後代在此設立義合公館, 經營糧食雜貨的生意……. 至今尚保存完整的巴洛克式建築 , 門額上塑有陳振記的字樣 ; 隱約可看出昔日輝煌的風光 。 陳輝煌(1838-1894), […]
位於楊士芳進士第旁還有一落可能為同一時期興建的古厝「楊士毅宅」, 由於楊士毅宅後院原有二十多棵的亞力山大椰子,故延用「青仔宅」之名, 據說原本的「青仔宅」是說進士第並非今日的楊士毅宅, 只是楊士毅宅後院的椰子樹在幾年前年由屋主全數砍除,據聞屋主還有意拆屋重建….. 在宜蘭古城還未道路拓寬前,這一戶人家原本就是經營雜貨的商人,小有名氣,算得上是當地大戶人家。 據探訪結果得知這一帶,以前都 […]
楊士芳(1826-1903),字蘭如,號芸堂。道光6年(1826)生於宜蘭清水溝柯仔林,為清治時期噶瑪蘭廳第一位進士。 自幼家貧,務農為生,適逢道光庚子科黃纘緒中舉彩旗鼓吹;望之慕之,立志向學。 因家境貧困未能如願,直到17歲才就學。 道光24年(1844) 柯仔林家遭原住民襲擊,茅屋遭焚,母死父傷。 為避免再發生,移居宜蘭擺厘社,家運至此,輟學耕田以維家計。 後因足傷,無法耕種,終得 […]
楊士芳(1826-1904),祖籍福建漳州。開蘭進士第一人。 幼年家貧,本居噶瑪蘭清水溝柯仔林,後遭生番襲擊乃遷至擺厘現址,並於道光24 年(1844)創建故宅。 道光25 年(1845),楊氏時年20歲,患足疾不便行走耕作,因此在家學習經文。咸豐3 年(1853)高中秀才, 而後於咸豐11 年(1861)中式舉人、同治7 年(1868)考中進士,派任浙江紹興即用知縣,但因父喪而未到任。 掌教「仰 […]
「陳氏鑑湖堂」位於宜蘭市進士里,是宜蘭縣旺族陳氏的家廟, 進士里舊稱「擺厘」,本為噶瑪蘭族擺厘社的聚居之地,陳家原來住在福建漳州漳浦縣,因為環境所迫, 於乾隆三十二年遷居到台灣的苗栗,道光三年為避漳泉械鬥及土匪搶奪,再舉家遠徙宜蘭拓墾,初居員山鴨母寮, 到了清咸豐年間,陳氏的陳宣梓、陳宣石兩堂兄弟開發珍珠滿力社及擺厘社地區,並且在此興建宅院, 因鑑湖在福建祖居地以水清如鏡而聞名,為敬懷鄉里,故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