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永靖老街,享用美食之餘,還可以欣賞永安宮以及
街道兩側的街屋建築。
永靖地名自嘉慶18年(1813)由楊桂森命名後,曾經歷數次改動,
廣東省潮州府的潮州墾民於在地建立街市,當時的墾民命名為永靖,
意在期勉本地區與附近居民能和平共處(當時閩粵械鬥事常發生),
永久安靖。
永靖二字本為永靖街市的名稱,
大約是今日的永東、永西村,後來以街市名為鄉鎮名。
日治初期改為關帝廳,代表本區之地名。
關帝廳之名在嘉慶18年與道光年間均有文獻(道光版《彰化縣志》
第十一卷/雜記志/兵燹篇中記載:
「員林一帶粵人(潮州人),紛紛搬入大埔心庄及關帝廳等處…」)。
大正9年(1920),日本實行地方行政區域改革,
將三字地名改為二字,命名回舊名永靖,
但寓意已改為「水患頻仍,以求止息水患,永保安寧」。
永靖地區早期是由粵籍闢墾,
嘉慶、道光年間成為粵籍村落,可中一些地方證明如:
堂號、公媽牌、墓碑、族譜、三山國王廟等,
都可說明來自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
道光六年的閩粵械鬥,永靖街市於建立後十三年,
即因遭遇這次的動亂而被毀,永靖街乃至附近粵籍紛紛
搬到關帝廳處,堅守防禦。
故本地區的聚落市集於道光六年,即遷至關帝廳處。
日據初期,永靖街還不如關帝廳人口多。
當時將地名永靖改成關帝廳,
這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大正九年,實施地方行政區域的澈底改革,
本區即屬台中州員林郡永靖庄,並在本庄內設有永靖庄役場,
當時庄長即永靖街魏明德。
以往凡三個字的地名,都改為二個字。
故又將關帝廳區改為永靖庄,
可說是以街名代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