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區,位於台中盆地之東側和台中山地之交界處,
北鄰大里區、太平區,東鄰臺灣省南投縣國姓鄉,南隔烏溪與
南投縣草屯鎮相望,西南端與彰化縣芬園鄉相鄰,西接烏日區。
盆地和坡地地形,約各佔一半。
以車籠埔斷層為界,西側屬台中盆地的一部分,
以沖積扇平地為主;東側屬丘陵地形,以東南側為高,
等高線多在200-500公尺之間。
流經該區河川,主要有大里溪、草湖溪、北溝溪、乾溪、烏溪。
均屬烏溪(舊稱大肚溪)水系,主以東側高處向西流。
大里溪、草湖溪位於該區北側;烏溪位於該區南側,
是該區最大的河川………
早期在漢人入墾時,多以私設埤圳維持農田灌溉,
因霧峰水利發達,所以農業豐富。
乾隆三十年間(1765),大墾戶吳洛(墾號「吳伯榮」)修建萬斗六圳,
引烏溪灌溉約一千餘甲田園。
道光十八年(1838),霧峰林家林定邦修建『阿罩霧圳』(今霧峰圳),
後因開墾土地面積逐漸擴增,就將其他埤圳,如『番仔圳』、『丁台圳』、
『南勢圳』等合併為中型水圳。
由於設施的完備,伴著促進商業興盛的土地『墾戶制度』,
移民耕墾勤奮,於是中部米產數量大增,
成為當時臺灣最大米倉。
吳厝今四德、五福二里。
四德里昔稱四塊厝,因早期開拓時,由吳姓
族人至此開墾而得名。
丁台今丁台、北勢、南勢三里。
雍正年間,因設隘防敵,築土台配置隘丁,
而形成後來漢人村莊。
該區多為傳統農村,全部農田以種植稻米農作物
為經濟收入,每年固定生產二期稻米,
在6~9月農田休耕期間,
多數農田則種植香瓜(美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