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日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23),即有設置大嶺峙牧場(包括今擎天崗、冷水坑、七股山
一帶)的計劃,而這些大面積的草原據說最早即是由日本人開始種植的….
光復後,民國41年國民政府在原大嶺峙牧場中擎天崗、冷水坑一帶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

擎天崗草原特別景觀區簡稱為<擎天崗>,又名<太陽谷>,<大嶺峙>,昔為種茶、放牧區。
此區多崗巒為內雙溪之源頭,地扼金山、萬里、平等里、山仔后、陽明山 、磺嘴山、頂山、
五指山步道交通之要衝,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
區內的<竹篙山> 更是俯視大台北地區之最佳地點,此點更可藉由魚路古道及挑硫古道之發掘,
驗證擎天崗在昔日地理位置上之重要性。



擎天崗昔稱大嶺、大嶺峙、嶺頭喦、牛埔等,在百餘年前,清道光年間(西元1860年代),
英國植物探險家由基隆經萬里、金山循魚路古道往南行調查,於擎天崗就有草原的記載;

此處位居大屯山群彙的中央,及竹子山、七股山與頂山,磺嘴山之中間按部,地勢平坦,
源於竹篙山熔岩所形成的階地;自古即為平埔族金包里社(金山)與毛少翁社(士林)聚落
往來、狩獵採硫的最短捷徑,故也是魚路古道必經之地;

歷經平埔族、荷蘭、明鄭、清領,日治,台灣光復後等至今,先民們於此處留下豐富的足跡、
遺址,並造就了擎天崗草原及其附近珍貴、薈萃的人文景觀。


擎天崗草原也因位魚路古道的最高點,故有嶺頭之稱,左可俯視金山平原,右可遠眺下望
草崗及大台北盆地,自古即是軍事要衝之地,也是台北盆地防衛上的橋頭堡;
自明、清以降就有軍隊為巡防或禁採硫等駐紮於附近,流寇、土匪也常出沒於此,
西元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許多抗日義軍退守此處,其中<簡大獅> 義軍曾於擎天崗
廣闢山寨據守,並曾集結數千兵力與日軍周旋數月。


昭和十二年(1937),日軍發動大東亞戰爭,除管制糧食等戰略物資外,並積極備戰,
擎天崗草原當時也挖掘了二千餘個散兵坑及許多的防空壕、地下碉堡營舍等工事。

國府退守台灣後,因兩岸關係緊張,擎天崗也成為成為保衛台北市的重要戰略要地,
一時之間也興築了許多營壘、碉堡、掩體、崗哨等,形成重要的反空降堡基地,
附近並有許多的防砲部隊等駐紮,積極整訓備戰, 一直以來列為軍事管制區。

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之後, 管理處有鑒於此地人文薈萃, 將此地規劃成為草原特別景觀區,
並開放供民眾們休閒遊憩使用。


草原入口處有一土地公廟,其上方為嶺頭嵒,是先民過往金包里大路途中的休息站,
土地公廟係由竹仔山遷移至此, 200年來的歷經滄桑,土地公仍護佑著行經過客旅途平安。

昔日的擔魚人路過此地,希望魚貨能賣好價錢,擲茭決定挑往何處,並祈求一路行旅平安…


如今,擎天崗早已成為市北前往踏青旅遊,登山健行,觀星聯誼的熱門景點…..

通往今包里大街的指標牌

(待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