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 橫臥金門中間,自古有仙山美譽,全山為花崗岩形成,渾圓不失壯麗,威武又帶點嫵媚
,如果在台灣,早是登山客們的後花園.太武山有豐富的植物風貌,除了國軍所植的松樹和木麻黃,
烏臼、紅梅消與桑椹等屬於金門原生的植物,四季各有不同的風貌….

金門太武山為島上最高、面積最廣丘陵地,整個山脈由花崗石片麻岩所組成,海拔二五三公尺雖
不高聳,卻因為山勢險峻,怪石嶙峋; 並以各項艱難的軍事工程以及戰役紀念館頗負盛名。

<毋忘在莒> 勒石位於太武山頂,是蔣公二度赴金巡視,校閱部隊,於四十一年元月親書並勒石於太武
山嶺以為復國之精神指標。

以往對於勒石之印象,總在於政府文宣及國歌影片中的想像,
想像總是與事實有所出入的…..更何況市經過加工的。
 (這種手法,現已思空見慣, 不足為奇 )

沿著玉章路而行,一路兩側是天然巨石及參天綠樹,踏在舖著水泥的寬廣山路,沿路可觀賞金門島全貌風光,
往南方向可島瞰金門金湖、金城及台灣海峽,往北方向可看見金沙、金寧及大陸廈門等地….

進入玉章路牌樓,路旁的告示提醒此行以進入管制區內, 以及限制攝影之處所;
果然還是森嚴有加, 心情不免戰戰兢兢,且拘謹了起來。

金門縣志有關的記載:「 自麓徂頂蓋有十餘里,其脈由鴻漸穿波出海,至青嶼突起小阜
,逶迤凝結,崚嶒石,近觀之狀若兜鍪,故以太武名。」

由記載可看出:太武山之名,乃因為它的形狀像是古代武士的頭盔。

金門島上各種大小石刻數目很多,分布很廣,但較具時代意義、屬於戰地性質的現代石刻,
除了大擔島的「自由屏障」外,其餘都在太武山上,更正確點說,大部分都在玉章路兩側。



由太武山公墓停車場步行至勒石處約30分鍾,沿途風景秀麗,
途中有一處< 明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 及<倒影塔>,可以眺望海岸線,視野遼闊,風景絕佳。

<倒影塔> 因在太武山巔,每至太陽升起時,長長的塔影倒映到水面上,故得名之。


太武山的倒影塔,相傳皆是明洪武二十年間(1387)江夏侯<周德興> 建築金門城時,衡度水陸
形勢所建,以做為航海之標誌。
民國六年因大風地震傾圮,後因軍事關係拆除;今之樣貌民國93年由金門縣政府重建完成….

倒影塔塔七級,八角型,高五點七六公尺,塔制也是葫蘆,座落「觀兵奕棋處」石寶頂,

巨石鐫有字樣,此處視野遼闊,山北一帶盡覽於目下; 清風徐徐,疲累全消。

至於國姓爺是否真曾在此下棋,恐傳說多於事實….

最後來到毋忘在莒勒石前,位於太武山頂路旁之峭壁上,是先總統 蔣公於九五二年五月題字,
而後經戰地司令官委請石匠銷刻於石壁,

揭示二千多年前齊國大夫田單,以莒和即墨雙城復國的歷史故事,勉勵國人效法前賢,
建設臺澎金馬,達成反攻復國使命。



該石刻高十數米,沒有想像中的宏偉,果然是宣傳大於功效….

再前行不遠,巨石上的梅園題字,以及斗大的佛字,宣示已進入清靜聖地。

碣石下,
已窺見海印寺於隱太武山下….

(另篇)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