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古厝位於鹿港五福大街(今中山路),由於大街是鹿港的商業街道,所以在臨街的房舍設置三個店面
,做為經商的用途。第二進的房舍則為合院的格局,為丁家的起居空間,丁家古厝為「三坎三進二院」的
建築格局,是鹿港街屋中保存格局完整的建築。



清道光五年(1825)鹿港丁協源十八世先祖<丁樸實>,攜四子<克家>,自泉州陳埭鄉江頭村渡海來台,
初期經營雜貨業,後來發展為船頭行,與大陸通商,從事貨物買賣,並於鹿港創立「協源號」商行。

按: <丁克家>二十一歲時,遭喪父之痛,哀戚非常,盡禮送終。每逢忌辰事死如生,地方咸稱其克盡子職
,足為世人矜式,光緒六年(1880)鹿港彰化士紳蔡德芳僉稟上京,奉旨建坊
,死後入祀孝悌祠。



同治、光緒年間,<丁克家>事業有成後,非常重視子弟的教育,光緒六年(1880)其六子<丁壽泉>
進士及第。由於家族人口眾多,遂於五福街買下店屋三座,做為三房、五房和六房的房舍,稱為
新協源」,即今「進士第」所在,而舊宅則稱為「舊協源」。

光緒六年(1880)丁壽泉進士及第後,曾掌教白沙書院,擔任院長。
目前,位於丁家古厝右廂廊內有「掌教白沙書院」等執事牌。

按: 丁醴澄(18461886)字壽泉,為同治年間舉人、光緒殿試三甲,賜進士及第; 
    同知銜,誥封廣東即用知縣。後來回台灣掌教白沙書院,是丁家功名最高者。

丁家古厝第一進縱深約十餘公尺,內部設有樓井,做為房舍內部採光與通風之用,
室內原開設拱門,可與兩旁店面相通。中埕前有一口井水,為昔時丁家飲用水的來源。

第二進為四合院建築,門廳兩旁的木屏彩繪為鹿港彩繪匠師<郭友梅> 的作品,彌足珍貴。

門廳正門兩旁有泥塑作品,分別是「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及「和靖詠梅」、
「羲之喜鵝」泥塑,目前泥塑的作品於民國92年修復。



正廳為丁家的祭祀空間,神明廳擺設三層供桌,分別為頂桌、下桌及八仙桌,正廳兩旁木屏
牆面,符合傳統民居「左字右畫」的作法,此書法是鹿港士紳<蔡穀仁> 臨摹清代書法家
<陸潤庠> 及<徐有韜>的書法墨跡。


昔時鹿港街鎮的防禦多設有隘門,因此丁家古厝的後院亦設有二道門扇,做為自宅的防禦設施。

丁氏因經營船頭行致富,進而出官入仕,在鹿港商業發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乙未割台(1895)丁家全族遷回晉江,待抗日事弭,隔年(1896)後才陸續返台,



日治時期,鹿港五福大街市區改正,於昭和八年(1933)拓寬道路,古厝臨街的店屋遭拆除,
改建為洗石子仿洋式二樓建築。



並與鹿港辜家及基隆顏家聯姻,造就再興的局面。


民國89年九二一地震,丁家古厝房屋受損,民國891025日經指定為縣定古蹟,



民國92
317日進行修復,
民國9483日完成修復並舉行鹿港名家書法展。


目前鹿港丁家古厝做為文物展示空間,
也是鹿港名家書法展的常展空間,

是體會鹿港文風
與昔日不見天街榮況的代表歷史建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