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區(曾稱順德縣、順德市,簡稱順德)是中國廣東省佛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
其東北面和西面是南海區,北面是禪城區,西南面是江門市蓬江區,南面是中山市,東面是
廣州市番禺區。是「廣東四小虎」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和廣東省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順德早在先秦時期已經有越族活動,當時屬於百越的地方。
後來秦朝統一嶺南,設置南海郡。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自隋朝,被編入南海縣。
唐代的順德開始出現市集。五代南漢時,則屬於咸寧縣。到了宋朝就已有人定居。

南宋末年,民眾隨同朝廷逃難,使順德人口快速增長。
明正統十四年(1449),「黃蕭養」起義。起義失敗之後,朝廷為加強統治,於景泰三年(1452)
將南海的東涌、馬寧、鼎安、西淋四都和新會的白藤堡劃出,置順德縣,取「順天明德」之意,
縣治在太艮堡,並改名大良(即今之大良街道)。

當地最具代表的寺院則是「寶林寺」…..

順德寶林寺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南漢時期,即大約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寶林寺原址在順德區大良鎮內的鳳山南麓。(現今大良區青少年宮一帶)
今日的寶林寺坐落在順德區大良太平山麓。則為易地重建,於199810月落成開光。

寶林寺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南漢殤帝光天一年(942),初名柳波庵,一直以供奉觀音為主。

宋咸淳年間,名僧德欽和尚雲遊而至,開壇說法,禪宗南播,寺院的規模盛極一時。

至明景泰三年(1452),始有順德之立縣。
故而順德有這樣一句俗語:未有順德,先有寶林。可見其歷史之久遠….

及後,清康熙初年,肇慶慶雲寺僧人元亮,駐寺傳承禪宗之臨濟宗,
遂令寺院的香火,更勝前朝。並將寺院易名為寶林寺,取其淨土七寶樹林之意。

今日的寶林寺座落在太平山西麓。于明山秀水之中,取其龍躍天門,虎臥鳳閣的山勢。
因此,除了信眾經常去朝拜外,也是當地人們流覽的勝地,被譽為太平瑞氣
據史籍記載,太平春雨」曾入列清雍正年間的鳳邑八景之一。

易地重建的寶林寺,左環德勝河,右矚舊寨、清雲雙塔,占地十三萬平方米。

主體殿閣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古樸莊嚴。拾級而上,有山門,天王殿、鼓樓、鐘樓、
九龍壁、齋堂、客堂、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羅漢堂、碑廊、僧舍、藏經閣……


是一座壯麗的佛教叢林。
登臨回首,大良街道之繁華盡收眼底。



重建才十餘年的寶林寺,儘管金碧輝煌,寺貌巍峨,端莊凝重。

卻少了一份千年古剎該有的深沉內蘊…..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