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舊名「水裡坑」,日治時期原屬新高郡集集街。戰後初仍為集集鎮所轄,195071日設水裡鄉,
196681日改稱水里鄉至今。在1970年代水里曾因伐木業興盛,享得「小台北」之稱譽。今日水里
仍有許多金融機構進駐,為南投縣水里生活圈的區域中心。



水里地區原是原住民聚居之所,清光緒三年(1877),平地漢民陳世傳來此狩獵,
經原住民之允許,得在此居住墾殖,定居於水沙連番界(今頂崁村)從事農業開墾。
從此開啟漢人遷居水里鄉的第一步。

日治時期,曾有新竹人前來調查當地的樟腦事業,因此地適合墾殖,而引起平地居民陸續加入
經營樟腦事業,使得當地漢人日益增加。

在當時森林相當茂密,林業也非常發達,為木材集散之中心,
目前水里地區仍保留許多木材加工廠,如車埕的振昌木廠,皆等是日治時期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築,
仍保有其特殊風貌…….



車埕
集集鐵道的終點站,也是一個與電廠為鄰的小村莊,
水裡溪沿線總計有大觀抽蓄電廠分大觀一廠、大觀二廠、明潭抽蓄電廠、水裡電廠及鉅工分廠,
其密度之高全台罕見,因此使得車埕與水力發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除此之外,車埕在木業發展方面也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

日治時期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出的蔗糖,於大正五年(1916) 修築了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
後來為因應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
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

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
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
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

直到昭和十二年(1937) 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1958年間林業鉅子振昌興業董事長「孫海」先生標到南投丹大林區林班之採伐權,取其交通疏運
便利之優勢,就近來到車埕購地設廠,經營木料生產和內外銷,極盛時期引進2千多名的就業人口,
造就了車埕的二度風華,使得車埕與水里一帶素有「小台北」之稱。


70年代後,林業政策轉向著重造林和國土保育,內外銷的鋸木產業在政府禁伐令下無以為繼,
大多面臨關廠或轉型的困境,振昌興業向以出口大宗原木料為主,鋸材廠已無用武之地,
停工後只好任其荒廢。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並增進遊客了解往昔木業發展,
將原被視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文物的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展示館


20086月開放的木業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台灣木業往昔盛況的詳實展示。



冬天的夜色來得早,
不過下午五點左右,暮色已隴上位處山坳的小村落…..

為了迎接小鎮的晨光,決定在臨近的水里街上寄宿一宿。

如此才能盡情體會車埕的夜色與晨光。

清晨的街道上霧氣一然濃冽;

杉木池是車埕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環行池畔的小徑,波光山色的清幽令人著迷,
湖中一群綠頭鴨自在的遨遊,抖去一身塵埃。

昏黃的街燈等候迎接天亮的來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