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間,陳瑞彩在現今的鄉長里長江街的定國山麓興建大厝,從唐山運來建材,包括紅磚、檜木等,
興建此棟輝煌、燦麗的古厝,門楣有「垂遠堂」題字,屋齡約一百年左右。古厝有青玉色瓦燒漏窗、
鵝仔頭式馬背以及用石塊舖砌的十多坪天井。


 
由於基隆河因水運發達而富舟楫之利,遂成為汐止水運交通要道。

因此,基隆河也是漢人賴以運輸貨物或移墾的重要水路之一。
漢人在基隆河沿岸的汐止開墾並建立峰仔峙庄後,慢慢的再往外擴充,形成具有規模的聚落。


其後,由於縱貫鐵路及公路的開通,汐止成為基隆與台北交通樞紐,商務鼎盛,
境域內盛產煤礦與茶葉,因而興起不少大家族。




遙想當年,蘇家、潘家、周家或因製茶或因開礦而致富,建豪邸於繁榮的汐止街,何等之風光,
然而不過百年之間,瓊樓玉宇,早已煙飛滅盡,怎不令人感慨世事滄桑多變?








曾任日據時代第一任汐止街街長的陳定國,其故居的情景何嘗不是如此呢?
陳定國古厝如今亦已荒蕪於基隆河北岸(今江北里)的的定國山麓。

古厝所在的山麓,被稱為「定國山」,或許是為了紀念陳定國而命名。





如今已興建馬場設施,成為「澳美佳馬術俱樂部」,
古厝則已廢棄多年,因缺乏整理而雜草叢生,屋身殘敗凋敝,
與隔江汐止市區林
立的高樓巨廈形成強烈的對比。






近日走訪,幸遇其前埕雜草剛剪除不久,古厝明間因而能清楚地呈現…..

這棟古厝是當年陳定國的父親< 陳瑞彩> 所建,歷史已近百年,
當時從中國大陸運來上等檜木,精心打造這棟豪華的宅院。



後來陳定國出任第一任汐止街長,任內頗有建樹,
其最著名的政績,是在今日的水源路興建自來水廠,解決當時汐止七千人口的飲水問題。




今日水源路上的康誥坑溪谷,至今仍保存一塊陳定國題字的「汐止水道佈設記」紀念碑,
記敘自來水廠及水道興建緣
由。





古厝於癸卯年(1903)蓋好,迄今已有約有100年以上歷史,是一座二落加外護龍四合院。
第一進凹壽處門額『垂遠堂』,後二進隱約為「崇德居」,可惜廳內及天井仍雜草叢生,
實無法進一步探視一窺其究竟。


不過比起前輩而言,卻已幸運至極;

至少不須與荊棘以及蔓草進行奮戰…..




看來古厝似無拆除之意,且其主構造尚稱完好,修復似乎也不算困難,

只是不知街長之後世子孫是否有心或有能力整修?

以保存這深具歷史意義的祖厝。






順道繞行馬場周邊,於馬廄前路旁竟發現石柱及珠礎之類的遺構,

猜想應該不是古厝原有之物吧?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