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鄉武德殿有近百年歷史,過去建築物正面被派出所、衛生所擋住,難以一窺全貌,
兩單位搬遷拆除後,讓武德殿重見天日,公所正辦理結構安全鑑定,若安全無虞將開放
參觀,未來可能改為客家書院。
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調查,日治時在各地興建不少日本社殿式建築的武德殿,
主要用來訓練日本軍警武藝戰技,龍潭武德殿則是配合皇民化運動,用來訓練當地人民。
日本自1895年統治台灣之後,便在台灣各地的警察機關附近興建具有日本社殿式樣建築
風格的「武德殿」或稱「武德會演武場」,其目的是為了訓練日本軍警武藝戰技,以鎮壓
台民反抗維持地方秩序。
台灣地區的武德殿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所產生的。
台灣地區武德殿建築之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郡級以上之警務單位、獄政監獄所、軍方等所分別設立之武德殿。
其次則為推廣武道時期,各地方中學校內設置武道場。
第三階段則是戰備時期,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擴張,各地戰事倍起,武德殿在此時
則發揮教化(皇民化運動)、社團組織之功能。
根據文獻來看,龍潭武德殿產生於1930左右,屬於第三階段的武德殿。
龍潭武德殿為「仿柱樑式框架牆身立面」,其建築風格為「和洋混和風建築」、其屋頂
形式為四面坡頂式的「入母屋造」,其形式類似於中國傳統建築之歇山式屋面。
建築物之屋頂高與屋身高之比值約為1:3;其屋頂構造為傳統的日式木構架屋頂。
屋身為承重牆,基座為突出於屋外抬高三階之實體磚造基座,其主要功能除了主要架高
之彈性地板的使用性功能之外,還有因為基座之抬高與廟寺仰望崇高的祭祀空間具有
異曲同工之目的,使武德殿具有祭祀、教化與鍛鍊的功能。
屋頂木構架因未開放入內參觀,無法看得到其全貌。
黑瓦舖設屋面,屋脊收頭的鬼瓦與懸魚仍存。
最具特色的便是外牆採用三種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洗石子,來倣造出日本傳統建築的
木柱樑外露、灰泥牆壁的「真壁」構造的外觀。
二次大戰後,此建築物曾一度充當集會所及國校教室使用,
分駐所房舍改建時拆去原正面入口的破風,並將室內改修充當員警宿舍使用,
武德殿內部原有一半做派出所宿舍,另一半做衛生所施打預防針的診療室,
兩單位遷出後,武德殿已初步整理完成,廣場也具雛形,大致恢復早年樣貌。
龍潭武德殿乃是目前龍潭所遺留下來日治時期的建築中最完整的一棟建築物。
臨近的龍潭國小,其前身為龍元公學校, 雖也是百年小學,
然除校園中的老樹外,似乎尋不著太多遺跡…..
倒是學校兩側及路旁的日式宿舍建築群, 尚能知其歷史因由。
關於這些日式宿舍建築群,尚希望鄉公所能擇其優者進行整修,
結合武德殿的意象,以期有更多的文史活化空間……
好讓龍潭
有更多樣的的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