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諸多干擾,成功引入西學

(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清政府迫于情勢,于1905年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推廣新式學堂,

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隨即脫穎而出,為后來風起云涌的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


1910年和1911年,倪映典率千餘名新軍於燕塘起義及黃興等人發起的黃花崗起義都以失敗告終。

1911年爆發的「三二九」起義雖然未畢其功,卻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民國成立後廢除廣州府,成立廣東軍政府。19177月,孫中山抵達廣州準備另立國民政府。

同年8月,約百名原北京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選舉孫中山

大元帥,行使中華民國行政權,展開護法運動。後因「非常國會」倒向桂系,迫使孫離開廣州。



19214月非常國會聲稱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在廣州就職。

1921年《廣州市暫行條例》公布實施,廣州市政廳成立,廣州也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市。

1925年孫中山逝世,同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74日成立廣州市市政府。

越秀公園是廣州最早的公園之一。




越秀山屬白雲山余脈,東西部延約3公里,海拔70余米。歷史上又稱為粵秀山、越王山。

明代永樂年間,山上曾建觀音閣,所以民間又常稱之為觀音山。



越秀公園東連小北路、南接應元路、北鄰環市路、西鄰解放北路,可從正門、東門、南門和北門等進園,

全園總面積92.8萬平方米,包括多處名勝古跡,並兼有大型體育運動場、游泳場、美術館等。

中山紀念碑即位於南接應原路這一側的制高點…..

與山下的中山紀念堂形成一條中軸線。



中山紀念碑是為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建的,

它位於觀音山頂上,循「百步梯」上躡498級可通達。

紀念碑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由著名建築師呂彥直所設計。



碑身全部用花崗石砌成,高37米,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碑內有梯級可迴旋至頂,

第一、第二層四面都可憑欄俯瞰。更高處,每層有窗可向外遠眺。

碑基上層四面有26個羊頭石雕,象徵羊城的語彙。


石碑的正面是長約7米、寬約4米的巨型花崗石,上面刻著孫中山的遺囑…..

基座上有民國十八年李濟深等立石刻銘;


碑體所在之平台設有鐵欄杆,周圍樹木鬱鬱蔥蔥。

步倒旁間有佛山, 古之楚庭等古牌坊, 更顯其秀麗之氣。

中山紀念碑與中山紀念堂同處於廣州城傳統城市中軸線上,連成一體,氣勢雄偉,

也是廣州市內顯著的地標之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