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聖心大教堂(Sacred Heart Cathedral)坐落於廣州市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
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
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話說1858年,兩廣地區的教務由澳門教區獨立出來,交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接管,成立粵桂監牧區,
該會法籍會士明稽章(Z?phirin Guillemin)獲教廷委任為首任宗座監牧。
明稽章於1848年10月來粵傳教,早有要在廣州建立一間大教堂的設想。
咸豐三年(1853)開始與廣東地方當局談判建造教堂的有關事宜。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新城內靠近珠江的兩廣總督部堂被毀。
戰後明稽章依據清廷所簽的《北京條約》中第六款規定,在1860年3月和清廷簽署租用協議,
取得兩廣總督部堂的土地。1861年1月25日,再由恭親王奕訢與法國政府簽署附加協議,正式確認
廣州聖心大教堂的建立。
教堂動工以後,教會把教堂的地段範圍再進一步擴大,形成北至大新路,南至賣麻街,東至白米巷,
西至玉子巷的廣闊區域,並以教堂為核心逐步建立起育嬰院、聖心書院、方濟各小修院、明德女子中學
、日新小學、苦修院和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等附屬設施,形成教徒群集區和華南的天主教傳教中心。
1863年12月8日的聖母無原罪日舉行了盛大的奠基儀式,
取自耶路撒冷的一塊石頭和取自羅馬的一千克泥土被放置於兩塊奠基石之下,
兩塊奠基石上分別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字樣, 如今清析可辨。
1886年,即教堂建成前的兩年,明稽章以72歲高齡在巴黎病逝。
教堂在接任主教邵斯(Chausse)的監督之下建造完成。
石室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構的哥德式教堂之一,建築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
塔尖到地面高度為58.5米,是中國最大的哥德式風格教堂,也是中國最大的石構建築。
教堂的主要建築師是來自法國南錫的Lion Vautrin,他與同樣來自南錫的Charles Hyacinthe Humbert
和來自巴黎的Antoine Hermitte兩位建築師合作。
教堂的正立面仿照巴黎第七區的聖克羅蒂德教堂而建,而中殿和半圓形後殿部分則是參照法國的圖勒
大教堂,整座教堂屬於19世紀興盛於歐洲的歌德復興式風格。
由於教堂全部使用花崗石建成,這些石頭全是當時從香港九龍的牛頭角及茶果嶺開採出來的大麻石。
這些石頭用帆船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建造過程經歷重重艱難,
前後歷時25年,終在1888年完成。
由於教堂是用花崗石所建築兒成,故名之為「石室」。
教堂內有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合掌式的花窗欞分布在正面大門上和四周牆壁。
教堂的門窗均以紅、黃、藍、綠等七彩玻璃鑲嵌,既避免了室外強光射入,又使室內光線終年
保持著柔和,形成慈祥、肅穆的宗教氣氛。
文化大革命期間,石室遭受嚴重破壞,剩下的彩色玻璃和花窗悉數被打碎,樓頂獅頭排水口全用
鐵鎚打碎,所有經書和長椅被焚燒,石壁石柱部份被燒至爆裂,至今仍可見燒焦痕跡。
最近一次的大修工程於2004年動工,2006年完成並重新開放。
石室教堂每天上下午對公眾開放,遊客可隨便參觀,但教堂內部禁止拍照…..
哥德式的教堂建築藝術包括五個重要的元素:
高聳的塔樓、巨型的束柱、屋頂的尖拱、強勁的飛扶壁和花式窗櫺。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
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