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大元帥府舊址」為依託建立的遺址性紀念館。該處原為孫中山於1917年所興建之大元帥府。
於2006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大元帥府原址原為廣東士敏土(即水泥 cement)廠,於1907年興建,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
大樓由澳洲人Purnell和Paget設計,主體大樓有南北二幢,中間有架空走廊相連,均為三層的義大利式
房屋,灰脊瓦面雙坡頂,每層都有券拱式涼廊。
1917年7月,段祺瑞在張勛復辟後計劃「再造共和」,廢除在1913年所選出的國會,孫中山發起
「護法運動」,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徵用此地作大元帥府。
1918年5月,因被盤踞於廣州的桂系軍閥破壞及干擾,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被架空職權,
辭去海陸軍大元帥後離開廣州。
1920年,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擊敗盤踞在廣州的桂系、滇系軍閥後,孫中山重回廣州,
取消軍政府,並於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大本營建立後不久,先後平定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並改組中國國民黨。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5年7月,國民政府於廣州成立,大本營完成其歷史使命。
後曾被改建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
1949年解放軍攻佔廣州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及廣東省相關部門的辦公用樓。
1964年—1998年,被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作為辦公、住宿用。
1998年10月19日,廣州市政府接收大元帥府舊址,並開始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1999年開始北樓及南樓的整修,及大元帥府門樓之復建工程。
2001年7月,南樓整修完畢,舉行「百年帥府」復原陳列展覽,紀念館首次向外開放。
2001年12月,北樓整修完畢,實現第二期開放。
2002年,完成舊址大門樓復原工程。
2006年5月1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孫中山大元帥府屬三層卷拱式西式風格建築,混入部分如節竹式排水管、百葉門窗、
花瓶式護欄及騎樓等嶺南建築風格。
為了重現百年大元帥府昔日氣勢,市政府下決心進行舊城區改造,對大元帥府周邊實施環境整治。
整個整治工程的重點是,拆除大元帥府門前危破樓房,以及拆除江灣大橋東引橋。
隨著整治完成,從大元帥府紀念館大門直至江邊,形成了上萬平方米的開闊廣場。
與珠江相隔了幾十年的大元帥府視野重新開闊,
如今佇立江畔,重現昔日的恢弘氣勢。
三天的廣佛之旅也在這珠江南岸劃下了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