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采訪冊描述北港街云:
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東西南北共分八街。
郊行林立,廛市毘連。金、廈、南澳、安邊;澎湖商船,常出內地載運
布疋、洋油、雜貨、花金等項,來港銷售;轉販米石、芝麻、糖豆出口。
又有竹筏為洋商載運樟腦前赴安平,轉載輪船運往香港等處。
百物駢集,六時成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
俗人呼為小台灣。
光緒二十一年,日本據台,街內尚分為八街,
八街即蜊仔街、中秋街、橫街(打鐵街)四大街之外,
並加入暗街、褒仔新街、新興街、賜福街等。
以上八街中,今只有宮口街經拓寬而成中山路,
橫街、打鐵街拓寬成民主路外,餘仍保留原狀,只是
舖裝成水泥小巷道,新舊屋宇參雜毗連而已。
光緒年代之北港街主要道路由朝天宮向四方略成
十字形放射,而以琍仔街、宮口街為最主要街徽。
當時北港街分蔡(峰山)、蔡(青陽)、許、楊、陳五大姓,
其中,峰山蔡姓所占地域最廣,從北港溪河岸以北直至中秋街、
朝天宮、橫街、打鐵街為其分布地。
亦即占據當時北港街域大約三分之二,
包括朝天宮兩翼以南全域。
因所居之地瀕北港溪岸,掌握埠頭搬運業
及出入口商貿。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峰山蔡氏重建祖廟碑》記载
容卿先祖蔡慶宗到台灣北港經商致富的始末。
容卿是古地名洋坑的雅稱,在今石狮市靈秀鎮一帶。
1841年蔡慶宗返鄉獨資重建了蔡氏家廟。
族裔中蔡培東亦有捐助。
依照蔡氏遷徙福建第11世以後的譜序,
最近幾代的輩分是「汝本然培,維爾榮華」,
所以包括區長蔡然標、秀才蔡培東以及蔡培火等
均是峰山蔡氏的裔族……..
位於北辰北郊一處私人墓園中
有古墓一門。看其形制當是地方重要仕紳所有,
可惜位於私人墓園內,前有圳溝阻絕,無法親近;
故而未能確認詳明。
甚以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