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日治初期,樹子腳地區為一舊制街庄,稱為「樹仔腳庄」,
隸屬於大槺榔東頂堡。該庄北與好收庄為鄰,東與新街庄、北港街為鄰,
南邊為扶朝家庄、土間厝庄,西邊為水燦林庄,西北邊為春牛埔庄。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頂庄、中庄、大庄、過溝皂、
蒜頭藔、舩頭埔(船頭埔)等,
大庄西郊為公共墓地之所在………
光緒年間的北港街,仍保留一箇內港所具備的各極機能。
而且其機能,在同業者集中適地的條件下,形成專業化之機能區域。
並且因機能的差異形成地緣上之分區,
以主要四條街道劃分成為六境。
當時北港街分蔡(峰山)、蔡(青陽)、許、楊、陳五大姓,
其中,許、楊兩姓居住博愛路以東地域,居民以(油車)為主業,
掌握附近花生,胡麻之榨油加工業。
墓區中的許盛墓,燈號為龍江。
晉江龍湖亭雅稱為龍江;
其始祖許五瑯原為蓬山三房。
蓬山 15世許言入龍湖亭,
21世五瑯傳下之裔孫以龍江為燈號;
按: 唐許愛,官居左侍御、特晉銀青光祿大夫、世襲宣威將軍。
唐僖宗·中和年間(881—885),唐末隨王審知入閩,許愛由固始來
閩鎮守漳州詔安,因有功加封翊忠巡應侯。
光啓元年(885),王緒軍陷漳州,許愛為避亂,挈眷由詔安徙入泉州,
先居晉江十七八都瑤林鄉(今晉江龍湖楊林村),因嫌其地褊狹,
又徙居丁亭鄉,即今之石龜許厝鄉。
許愛卒後,葬西王場,即今龍湖蘇坑鄉前,穴號四水歸堂,迄今尚存。
許愛生三子:長曰達,分支蓬山;
次曰川,分支吾坑、可慕等鄉 (即西花派);
三子泮,世居石龜(即瑤林派)。
32世 開台祖峰龐公 ( 峰字輩—盛義派下)
攜子雲叟、媳何月裡至笨港(北港)。
乾隆四十五年(1780)左右,疑與許高賜同時來台。
不知是否為此房所衍 ?
附近有古墓數門,
當中晉邑即進將之雅稱;
其中一門古墓騎上燈號普口,
不知其原由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