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鐘(1887-1965) 萬丹新庄人。

幼年怙恃失依,姊弟相依為命,不得已到興化廍親戚家中幫忙餵牛二年,後來回到姊姊家中,

就讀於日治時期的萬丹公學校,因頭上長癩痢,其姊姊帶他到萬泉寺拜玄天上帝和觀音菩薩,

因而結識了萬泉寺的住持和尚善念。之後張山鐘並被善念和尚收做義子。




因其天資聰穎,勤奮向學,公學校畢業後,到台灣總督府醫校學習。

後來得了醫學博士,學成後先後在東港及省立醫院就任醫職,以增進臨床經驗,學得高明的醫術

之後,大正八年(1919)張山鐘回到故居新庄開設東瀛醫院,同時擔任萬丹庄的公醫長達十八年之久,

因其醫術高明,往往病患經其診治後,便葯到病除,精湛的醫術遠近馳名。



日治時期在日本解剖家金關大夫的指導下,研究屏東赤山地區的平埔族,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

《民族學雜誌》,成為臺灣人研究體質人類學的先驅之一。






並先後出任萬丹信用組合長、大正實業株式會社監查役、萬丹庄協議會員、高雄州協議會員。

戰後歷任屏東市萬丹區區長、屏東市參議員、屏東縣首屆民選縣長(1951.5.1~1954.6.1) ;

縣長任內,探求民瘼,致力建設,推動地方自治。

縣長任滿後出任臺灣省政府委員並為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張縣長一家不僅是醫學世家也是政治世家……





張山鐘夫人藍奎(出身里港藍家)。長子張豐胤為醫師,次子不詳,三子張豐緒繼承衣缽,

出任屏東縣第五、六屆縣長,父子事業相承,一時傳為佳話,

張豐緒夫人陳秋蟾女士為高雄陳啟清的女兒, 即陳田錨的妹妹。

 

張山鐘共育有五女,長女張緞(夫婿司法院長戴炎輝),

次女張媞(夫婿王冠烈牙醫),三女張靜(夫婿林我澤醫師),四女張妏(夫婿羅燦醫師),

五女張若(夫婿為文建會主委陳奇祿) ,其女婿皆為醫師或社會一時之精英

民國五十四年(1965) 死後即葬於家族墓園之內……

其家族墓園位於新鐘路前往香社途中的鄉道旁,

可以看出一些日治時期仕紳墓塋的特色 ,

具有獨一不無二的特色……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