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鄉位於苗栗縣中部。氣候屬於亞熱帶,溫和多雨,年平均溼度約80%。

公館鄉為臺灣紅棗唯一生產重鎮,有「苗栗米倉」之美譽。


公館鄉舊稱「隘寮下」,為客家人北移苗栗開發時的核心地區。

1737年廣東鎮平的客家人徐華均、徐華殿兄弟入墾;1817年,以客家人吳琳芳為首,

組織了八十四股開墾石圍牆、中小義一帶。



公館一詞的由來,係因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客家人來台開墾苗栗 時聚居的中心地,

墾荒者為保社稷安危及預防原住民騷擾侵襲,於是 集資設置隘寮雇請隘勇持槍守衛。

所謂隘寮,類似現今的防務辦公及 指揮中心,




客家人初在福基、石墻開墾時設隘寮守衛,因福基舊稱「上隘寮」,故稱公館為「隘寮下」;

道光年間形成街市;後因當地多為官府辦公或公共建築之辦公事務所在地,




因此在1896年初設公館區庄場,大正九年(1920) 實施地方制度後設公館庄;

此後「公館」之名沿用至今。



公館庄轄域內分為公館、麻薺寮、中小義、福基、大坑、出磺坑、石圍墻、五穀岡、

鶴子岡、尖山、南河、北河十二個大字。


舊街上還存留一些

日治時期的街屋建築……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會有五穀宮,奉祀五穀神農大帝,感謝祂四千年前嚐百草與教人播種五穀之功德。

五穀宮不僅是客家人信仰的中心,也是客家人農忙之餘,迎神賽會或酬神演戲的地方。

五穀宮在改建之前,是屬合院型式的傳統客家宮廟建築,保留了台灣在地客家建築特色,

如紅磚厚瓦、八角型窗櫺、拱門、對聯、雕樑畫棟、燕尾對棟等,顯示了豐富的客家建築藝術。

然因年久失修,大雨時會漏水,於是五穀宮管理委員會倡儀改建,而地方文化界人士奔走之下,

五穀宮經學者專家評定,建議納入三級古蹟保護。

可惜在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八日清晨,五穀宮卻被管理委員會雇用怪手強力拆除,

歷史文化古蹟一瞬間灰飛煙滅。

如今的建物為2002年重建…..


公館天主堂

也是街道上醒目的地標…..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