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日本殖民政府成立台灣總督府高等學院(即師大的前身),又在1928年成立台北
帝國大學(即台大的前身),左近一帶於是才漸次發展成了教職員住宅宿舍雲集之處。
加上在這前後陸續蓋起來的台灣銀行和殖民政府高級文官的宅邸宿舍,遂構成了巷弄縱橫、
瓦頂、木牆、紙窗、拉門、褟褟米、庭園裡花樹環繞的日式建築群的風貌。
就這樣,在約略一百年前左右,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個日式宿舍集中的住宅社區。
古亭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的舊地名,町名源自村莊古亭。
該町位錦町之南,今中正區的羅斯福路二段、三段,和平東路一段、和平西路、南昌街二段、
晉江街、泰順街、同安街、金門街、浦城街、雲河街 、龍泉街之一部均在町內。
日治時期,龍泉街是僅四米寬狹窄的石子路,沿著低矮的師大宿舍圍牆向東轉進今師大路三十九巷,
再向南行至龍泉街本街,直通 到古亭國小圍牆,鑽入風味陳舊的龍泉市場,出口便是羅 斯福路三段。
龍泉街前段隸屬水道町,因轄內設有第一水 源地水廠;
而龍泉街街尾(即後來的師大路),則屬於古亭町轄內。
五十年代,師大宿舍圍牆邊飲食攤最密集,其中尤以 牛肉麵名氣最響亮,十家有七家賣牛肉麵,
麵攤老闆泰半 是外省退伍軍人。
泰順街 十六巷至三十八巷範圍,原有一養殖水塘,舊地名美稱 「龍池」。
光復後,外地移民成長快速,民國七十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後,兩里合 併沿用龍泉一名。
泰順街三十八巷口的水溝則據說是前瑠公圳的支流…..
溫州街口的舊建築,據說是當年政府撥給逃難來台新疆義胞的同鄉宿舍,
話說行政院於民國39年曾撥款兩萬美元,給「播遷」來台的新疆省政府蓋屋安置新疆義胞。
後來新疆省府把房子撥給中國回教協會秘書長馬超彥的父親居住,馬父死後,馬超彥承繼
管理100坪土地和建物,其中20餘坪分租給羅立巴巴巴基斯坦餐廳)和清真雲泰料理;
蘿蔔絲餅老闆劉阿好向另一義胞後代總道吉承租兩坪多的街角,賣餅多年,
成為排隊美食,每天下午大排長龍。
國有財產局還為此訴訟, 要求返還……
Cafe Bastille是一間酒吧和高質感咖啡店的混合體,正如店名就是小型法式小酒館。
店裡以義式咖啡、異國料理簡餐、手工烘培法式甜點以及近200種比利時啤酒和調酒聞名,
洋溢歐式小酒館的氛圍,適合作家創作閱讀,也看到不少外國人坐在其中。
店裡昏黃的燈光,讓氣氛顯得慵懶而舒適。
步行在泰順街內,探訪另一個老房子改造的咖啡店,名叫– 找到咖啡。
很難得這間老房子得以咖啡館的方式被保存下來,
又是一個舊建物活化使用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