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町為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城外大稻埕上、下奎府町之間。
該町因為有建成街和建成後街而得名 。其範圍約為今大同區的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等等。
位於台北市市中心,是當時台北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行政區。
即一般所謂的後車站…..
介於大稻埕與城內之間,曾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奇武卒社散居的地方,
自從劉銘傳鐵路的南北路線在此交會,日治時期縱貫鐵路的開通,台灣人與日本人的生活圈
在此重疊,有台灣人的學校、廟宇,也有日本人的學校、工廠,稱做建成町、上下奎府町,
後來1929年後車站的設立,人們開始搭火車來參加大稻埕城隍廟祭典或是做買賣;
戰後人們更是搭火車來台北打拼,他們在後車站旅社暫居,在職業介紹所找工作;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建成區從此走入歷史。
今日雖已不見建成區的名字,
但商圈的產業型態及部份老屋被保留下來,識貨的人都會到此批貨,
塑膠瓶罐袋桶、五金材料機具、玩具文具包裝、皮件飾品包包等,在後車站商圈都找得到;
因交通位置便利,仍有許多老旅社與新旅館,各有特色,接待各國遊客;
萬國百貨與魚市場建築仍在,只是多數人路過而不知,
最可惜的是圓環、老戲院們跟煙草工廠、醬油工廠都拆光了…..
歷史悠久的中山市場,日治時期取名叫做昭安市場,至今已超過百年的歷史 ;
原址位於今臺北轉運站承德路出口對面的臺汽客運臺北北站。
日治時期原為大日本製冰株式會社,光復後改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香菸廠。
香菸廠遷走後,土地被承德路分割,承德路西側轉交臺灣省公路局使用。
公路局將台北橋站遷至承德路西側,改名臺北北站;
承德路東側轉交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使用。
2007年4月19日台汽以每坪388萬元標售給建設公司。
那一棟曾經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被迫解除指定。
如今也已拆除興建了臺北轉運站……
巷弄中的北門教會, 其所在位置並不是昔日臺北城之北門方向 ;
北門教會興建之時, 當時台北城內已有東門、西門、南門三間教會,惟獨缺了北門,
教會於1964年成立在台北車站後驛,因離北門城不遠,所以就取名為北門 。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國民黨政府鎖定捉拿台南神學院謝秀雄教授與民主人士施明德,
意欲打擊長老教會及黨外人士,北門教會在當時發揮關鍵性的角色…..
如今穿梭於此區的巷弄之間 ;
除一些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外 , 竟還也保存了許多舊時的低矮磚房 ;
著實難以想像就在距離台北火車站咫尺之遙的巷弄之內 ,
還有如此多舊時代的刻痕 ?
鐵路地下化轉變為淡水捷運線之後 , 原有路線部分如今已變成帶狀公園 ;
而彼此交錯連街的巷弄, 也與周邊的百貨商圈逐漸串連 ,
陸續由一些個性商店來進駐 ,搭配著具有時尚感的街頭裝置藝術 ,
巷弄內充滿了生意盎然的氛圍…….
配合著自由行旅客的成長, 一些時尚旅店也如春筍般地
佔據了許多的臺北巷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