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坑曾經是台北市第一座大型垃圾衛生掩埋場,隸屬台北市文山 區博嘉里,

民國74年底全面啟用,至民國83年六月十五日關場 ,總面積98公頃,掩埋面積37公頃,

掩埋容積八百萬立方 公尺。



然後就變成福德坑垃圾山,後來環保意識抬頭,所以逐年減少回收垃圾量,最後變成公園……

話說1980年起,台北市原本使用的垃圾場「葫洲里垃圾場」(內湖垃圾山)因產生之環境

問題引起居民抗議,台北市政府決定新闢垃圾掩埋場,1983年選定木柵區富德里(1990年

經調整後為文山區博嘉里)的土地為新的垃圾掩埋場地點。



掩埋場於1984年7月開始動工 ,1985年8月29日啟用「福德坑垃圾衛生掩埋場」。

原定使用年限為1993年,但由於新的垃圾掩埋場尚未完成,故延後至1994年6月16日才停止使用,

改由位於南港區的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取代,

並於2004年改設為「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




園區內規劃有滑草場、自行車道、人行步道、太陽廣場(草坪)、遙控飛機場等。

對其他人而言 , 福德坑或許只是一個地名 , 但對筆者而言卻是意義深遠 ……

因為此處正是筆者出生之地



福德坑原名土地公坑。緣因坑口有座土地公廟,村民尊為福德正神,故名之福德坑。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位於福建省安溪的高、張、林等三家族的祖先,離鄉背井飄洋過海來臺,

滿懷憧憬地從淡水河駛入新店溪到景美溪沿岸,開墾建立新家園。



漸漸的人口眾多起來,有的溯溪而上往來於木柵、深坑、石碇、新店。

先民見此地山勢起伏,宛如人的「拳頭」,故曰「拳頭母山」,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將該地命名為拳山堡,隸屬淡水廳。

光緒二十年(1894)地方士紳嫌名稱不雅,才改為「文山秀氣」的「文山堡」……



文山堡轄下共設有十四個莊: 公館街、溪仔口莊、大坪林莊、秀朗社、暗坑仔莊、

青潭莊、十五分莊、內湖莊、木柵莊、頭重溪莊、萬順寮莊、深坑仔莊、土庫莊、楓林莊。




日治時期由於深坑地位重要,統治當局在深坑設立深坑廳,統治整個文山地區,

其轄區包含新店庄、坪林庄、深坑庄(深坑、木柵、景美)、石碇庄及番地(烏來)。

深坑廳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一月十一日成立,廳治設於深坑街(今深坑派出所)。



由此可知,

木柵原轄屬於深坑庄 , 民國50幾年 ? 左右才劃歸到台北市範圍之內

舊戶口名簿上仍記載著昔日的戶籍門牌 ,

只是三合院早已毀去 , 並掩埋在深深的垃圾及廢土之下 ……



故鄉早已不是童年青翠山谷的模樣

整座園區以面積一點三公頃的「太陽廣場」為中心,直徑一百公尺的草坪廣場可以容納近萬名

觀眾,供露天大型演唱會或是表演展示場之用。



八公尺寬的環園道路將園區分為東、西兩大區域,

東半 部原先規畫苗圃區,後來被北市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相中做為原住民文化園區用地,

苗圃區旁邊是一大片廣袤的草地,則做為滑草場用地,面積約有一 公頃,



由緩到陡分為四種坡度,對外供民眾預約滑草。園方添置五十台滑 草車及滑草板,讓民眾

體驗滑草的新奇刺激。

八米環圓道路以上的西半部園區則包括太陽廣場、原野 活動區、櫻花坡、水生植栽區、

自然資源景觀區,




這個區 域由於地形平坦、地勢開闊,再加上人潮不多,是原野活動的最佳場所,

也因此吸引眾多民間運動團體來此舉辦活動。



在天候不佳的狀況下來訪 , 已無近鄉情怯的感嘆 ,

反倒像是個過客……

看著四處散落的原住民文化圖騰 ,不解的是 :

這塊土生土長的土地 , 跟原住民有甚麼關聯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