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字武功,號雅堂,光緒四年(1878)生於台南,十三歲時父親教他讀《臺灣府志》

並告誡他:「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因此在他學問有成後,(1908)著手傾力撰寫

「臺灣通史」歷經12年而成,共88篇六十餘萬字,整理記載許多臺灣珍貴史料,成為研究臺灣

近代史非常重要的著作。


連雅堂先生於日治中期移居上海,逝世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民國39年獲頒總統褒揚令,

民國45年由後人遷葬至下泰山巖後第一公墓內,墓誌碑文上刻有當年總統褒揚令全文。


按 : 連橫(1878-1936),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又作雅棠,號武公,

又號慕陶、或號劍花。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

清康熙年間,連佛保的十世孫連興位,從漳州渡過海峽,定居臺灣府馬兵營(今臺南市中西區)。


道光、咸豐年間,連長瑞(連橫祖父)在漳州府城坊橋頭經營芳蘭號煙鋪,販賣鴉片,收入頗豐。

光緒十九年(1893) ,連家始踏入樟腦煉製,每年產量可達數萬擔獲利達數十萬兩金,為當時漳州

與臺南兩地的巨富,惟因日本佔臺後被沒收資產,家境中落。


連橫13歲時(1891),父親教他讀《臺灣府志》並告誡他:「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17歲時(1895),臺灣割讓給日本。 1899年連橫擔任臺南《臺澎日報》記者。

24歲時(1902)曾赴福州應鄉試,但不第。



27歲時(1905),在福建廈門創辦《福建日日新聞》。

同年回到臺灣,在由《臺澎日報》改版而成的《臺南新報》內任職。

28歲時(1906),因酷愛吟詩,與友人趙雲石、謝籟軒等十餘人在臺南創南社。

連橫30歲時(1908),舉家遷到臺中,任職於臺中發行的《臺灣新聞》漢文部。


同年,連橫開始撰寫《臺灣通史》。

31歲時(1909),與友人林癡仙、賴紹堯、林幼春等人創櫟社,以道德文章相切磋。

34歲時(1912),假道日本再度赴中國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旅遊。

35歲時(1913)轉往奉天、吉林,入新吉林報社工作。

36歲時(1914)回到北京。同年冬天,回到臺灣臺南,繼續在《臺南新報》任職。

1914至1919年,寓居臺南以完成《臺灣通史》。



1919年移居臺北,受僱於華南銀行的發起人林熊徵,幫忙處理與南洋華僑股東往返的文牘。

1923年,連橫與夫人一起同遊日本。

46歲時(1924),在臺北創立發行的漢語古典雜誌「臺灣詩薈」

1933年7月11日 ,連橫舉家移居上海(陳柔縉 1999年)。

1936年,連橫因肝癌病逝於上海。


死後遷葬返臺,墓園位於新北市泰山區今址。

著作除《臺灣通史》外。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

其子連震東(1960曾任內政部長)及其孫連戰(1996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

均為近代政治人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