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葉,台灣劃入清版圖,南部土地的開墾日漸飽和,閩粵人口密度又逐日增加,因此來台

墾荒的據點,便由昔日的南台灣,向北遷移,轉向台灣北部。

最早因八里坌位在淡水河口南岸, 利於船隻停泊,遂成為移民者最初的拓墾之地。   

清雍正二年(1724)隨著墾殖拓荒的移民人數持續增多,商貿也熱絡起來,逐漸形成『八里坌街』。


雍正十年(1732),閩粵移民於此開發的路線由八里坌沿著觀音山山麓拓展到獅子頭、庚寮庄(今

更寮)、和尚庄(今蘆洲)、新庄(今新莊)及山腳(今泰山)等處。

清代時或有所聞,先人擇葬五股獅子頭,結果子嗣旺通,風聲傳出,陸續有人葬居此地;

日治時期,觀音山以獅子頭闢為公墓地,墓葬更是集中墓葬於獅子頭一帶(據說是獅象捍門地)。


由航照圖與現地踏勘所得情況,進行推估,得知目前位於基地內的墳墓約有十多萬座以上 ,

堪稱全省最大的墓園。 獅子頭遠望眼前淡水河、基隆河美景,環繞台北盆地的大小山岳歷歷在目。

近處雖是滿地墓園,但建造於大正、昭和年間的墳墓隨處可見,還有不少嘉慶、道光、光緒年間

超過百年歷史墳墓參雜其中。 從墓碑上的「兌山」、「西亭」、「儒林」、「燕樓」、「佛嶺」、

「金墩」、「蓮溪」等, 可以想見當年先民如何漂洋過海,在台奮鬥及發展的歷程。


其中有一座奉大夫吳鴻奇墓 , 與另一座朝議大夫吳樸齋墓 ,

因其登號俱為錦水 , 推測應為同一家族人士?

按 : 吳氏以泰伯之後為主流,泰伯無子,武王克商,封仲雍曾孫周章為吳子 …

明、清兩代,吳氏族人渡海來台,吳宥次子吳坤派下最眾,來自福建泉州府者,計有南安、

同安、晉江、安溪、惠安等縣;來自福建漳州府者,計有龍溪、漳浦、南靖、平和等縣…


福建是吳姓較集中的地區,也是歷史上吳姓較早到達的省份。

閩南地區吳姓大都為「延陵傳芳」。族譜記載,延陵季札族裔的南傳,尊吳仁祿為開閩始祖。

仁祿後裔衍派于泉州、晉江、南安一帶,千余年來奕代蕃昌,蔚為宗鄉望族。

旗竿湖位於新北市五股區御史路上,當地區居民大多姓吳 ,

當地協會表示 , 以往吳氏祖先在清朝時進京赴考 , 進士及第回鄉祭祖 , 朝廷御賜插旗竿祭祖以

光耀門楣 , 這就是旗竿湖地名的由來……


(誥授  奉直大夫  顯考  諡鴻奇  吳公之佳城)

不過根據文獻, 當地並無吳姓人士高中進士或舉人者 ,

不過依常例來看, 貢生等其實也是可以立旗杆的……

於是推測五股獅子頭的這兩座官墓 , 應該與旗竿湖吳姓有所關聯吧 ?

能夠官蔭父祖輩者 , 想當然爾也應該有不錯的功名吧 ?



墓碑上的錦水燈號, 推測是指附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錦水一地 ;

至於墓主人的相關記載則無從查證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