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葉,台灣劃入清版圖,南部土地的開墾日漸飽和,閩粵人口密度又逐日增加,因此來台
墾荒的據點,便由昔日的南台灣,向北遷移,轉向台灣北部。
最早因八里坌位在淡水河口南岸, 利於船隻停泊,遂成為移民者最初的拓墾之地。
清雍正二年(1724)隨著墾殖拓荒的移民人數持續增多,商貿也熱絡起來,逐漸形成『八里坌街』。
雍正十年(1732),閩粵移民於此開發的路線由八里坌沿著觀音山山麓拓展到獅子頭、庚寮庄(今
更寮)、和尚庄(今蘆洲)、新庄(今新莊)及山腳(今泰山)等處。
清代時或有所聞,先人擇葬五股獅子頭,結果子嗣旺通,風聲傳出,陸續有人葬居此地;
日治時期,觀音山以獅子頭闢為公墓地,墓葬更是集中墓葬於獅子頭一帶(據說是獅象捍門地)。
由航照圖與現地踏勘所得情況,進行推估,得知目前位於基地內的墳墓約有十多萬座以上 ,
堪稱全省最大的墓園。
獅子頭遠望眼前淡水河、基隆河美景,環繞台北盆地的大小山岳歷歷在目。
近處雖是滿地墓園,但建造於大正、昭和年間的墳墓隨處可見,還有不少嘉慶、道光、光緒年間
超過百年歷史墳墓參雜其中。
從墓碑上的「兌山」、「西亭」、「儒林」、「燕樓」、「佛嶺」、 「金墩」、「蓮溪」等,
可以想見當年先民如何漂洋過海,在台奮鬥及發展的歷程。
臺灣通志記載: 同治四年(乙丑科補行甲子科) 郭尚品榜: 陳慶勳 (附生 ,原籍同安)
另有資料記載: 秀才 陳慶勳 咸豐九年己未科 興直堡頭前莊人﹙新莊市﹚
在五股獅子頭有一古墓 ; 該墓主人陳謙雲即為陳慶勳之祖父……
墓碑上刻著 皇清 例贈武翼都衛 顯考 謙雲陳府君佳城 , 墓前還有一對旗杆座 ;
上頭刻著同治乙丑補行甲子科 中式舉人 孫慶勳敬立的字樣。
按: 該墓由其出嗣男陳騰飛所立, 陳騰飛曾官任登州遊擊 ;
五股第一公墓內尚有陳騰飛為其母及妻所建之墓 , 墓前立有一對表柱 ……
墓碑刻有 皇清覃恩 誥封恭人 靜存陳母蔡太淑人之墓 ,
表柱則寫著: 咸豐捌年歲次戊午 對坌嶺二牛眠外得雙塋姑慈婦孝 仕登州則豹略洊升三品子貴孫榮
山東巡撫兼提督軍門 宗愚姪 陳慶階(或作偕) 頓首拜題
建墓時為咸豐八年 , 蓋當時陳慶勳尚未中舉 ,該墓係為其父陳騰飛 (墓碑上所示之出嗣男)
為其母及妻所建 , 因陳騰飛曾官仕登州遊府一職 ,可能有直屬關係 ,遂有山東巡撫陳慶偕之題輓 ……
只可惜墓碑似是重刻, 刻工粗糙低俗, 加上墓埕之中已遭數十座坟入據, 整體格局已不見 ;
按 : 丙洲陳氏始祖永興公,諱有瑞,號居義,生於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九月廿五日。
永興公攜長子複道(丙洲二世)遷入丙島開基。祖妣林簫氏攜次子複光分居長泰,後轉遷入安溪。
陳氏宗祠(昭應廟)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丙洲村。
清順治十三年(1656) 丙洲大二房九世陳士朝帶領六個兒子,舉家遷居廈門洪本部路頭。
1661年,自金門隨鄭軍駕船登陸臺灣南部,後又移居北部的淡水、北投一帶,
開荒種地拓展漁牧,蕃衍至今已有上萬人口。
丙洲陳氏人才輩出….. 清名將陳化成便是丙洲陳氏的十五世子孫。
前面所言之陳慶勳祖父的墓則在山頭另一側 , 墓前立有旗杆座 ,
腹地不大但維持了完整古墓之風貌……
不知道陳慶勳舉人的墓, 是否也在這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