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鄭開極所著之<福建通志>卷五,山川誌:

「石門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道光同治年間改稱為「石門汛莊」

<淡水廳志>所載,大正九年日人在此設庄,因襲其名命為「石門庄」,光復後定名為石門。


石門區原有十二村,民國六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將股村裁併於老梅村,重門村裁併於石門村,

竹里村裁併於乾華村,故現存的行政區域為德茂、富基、老梅、山溪、石門、尖鹿、乾華、茂林、

草里等九村,石門一帶的開闢以謝姓移民在康熙年間開墾草埔尾為最早,

當時 漳州移民謝姓自淡水登陸,

來到草埔尾定居開闢,相傳至今已有十 餘代。



石門的拓殖事業在乾隆年間邁入高峰,移民大批湧入,在此 相機繼被開發的地區包含有

茂林村的坪林、小坑、乾華村的下角、 阿里磅,老梅村的老梅、公地、大丘角、七股、富基村

的頭圍崁子 腳、楓林、德茂村的八甲、下員坑,草里村的阿里荖、五爪崙、竹 子湖等,

都是乾隆年間漢人移民相繼進入石門地區開發的成績。

到了嘉慶年間,後到的移民朝向山坡、平崗地區發展,加上水 利事業的發展,

以往貧脊的山坡地有了水源灌溉,更有利土地利用 與開發。

例如老梅村的豬槽潭是在嘉慶年間由漳州人鄭姓所開闢, 其鑿豬槽潭圳灌田,使移民得以定居開墾。

位於石門洞附近不遠處的公路旁, 有一古墓, 經探訪為大正年間所建……

石門村位於大屯山彙北部斜面至海岸地帶,因附近之 石門洞而得名。 

尖鹿村則因地有尖山二座,形狀有如鹿形,故名為尖子鹿,

該區開發於乾隆末年,由漳州移民羅、林二姓所闢。


這其中的羅姓正是後來入墾關西蔚為望族的羅富祿家族 ,

據說其祖墳尚在阿里磅的土地坑尾一帶 ?

而這座林氏祖墳

應該就是當時入墾此地林姓的祖墳 ……

0

2 留言

  1. UU 2015 年 8 月 27 日 於 上午 4:53

    墓碑上刻”鎮邑”,代表”廣東省嘉應州”的”鎮平縣”,

    所以林姓應為四縣客,非漳州人。

     

  2. UU 2015 年 8 月 27 日 於 上午 4:53

    墓碑上刻”鎮邑”,代表”廣東省嘉應州”的”鎮平縣”,

    所以林姓應為四縣客,非漳州人。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