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113.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

二十年前寓居基隆圓窗嶺, 此處可窗即可見瑞芳地區的雞籠山……

j位於基隆市東南方的雞籠山是基隆火山群的一部分,但特別的是雞籠山自成一格,

山形類似金字塔,更似傳統的雞籠,在東北角海岸中是相當突出的地標。

傳統上屬於老基隆地區,因此將其列入基隆八景之中,其下雨頻率之高,不下於基隆。

如果從基隆方向望過去,一派煙雨濛濛,頗有一番滋味,

雞山(或做圭山驟雨),風情萬種, 名為基隆八景之一。

DSC02108.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109.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0016.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112.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

其實, 真的下雨時, 應該是看不清楚雞籠山的…….

反倒是天氣晴朗時, 雞籠山才能顯現出其清晰的輪廓 ;

DSC02446.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445.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

三百多年前,台灣北部還是未開發之地,文獻少有記載。

1697年,適有郁永河銜命來台採集硫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安平港之後,即以步行方式由南部走到北部,

途中他把所見所聞著成《裨海記遊》乙書傳世,該書稱得上是記錄台灣最早而且最完整的一本遊記。

DSC02447.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448.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450.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451.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

《裨海記遊》下卷提到:「緣海東行百六七十里,至雞籠山,是台之東北隅。有小山圓銳,去水面十里,

孤懸海中;以雞籠名者,肖其形也。」

此書所說的「雞籠山」,不是現在的「基隆山」,而是九份面海的一座島嶼-「基隆嶼」。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高拱乾所修訂的《臺灣府志》中,曾將「雞籠積雪」列入「臺灣八景」之一,

謂:「雞籠地方孤懸海口,地高風烈,冬春之際,時有霜雪。」

基隆一地會下雪, 現在想來或許荒唐……

DSC02454.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453.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452.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

但據學者考證: 發現若台北大屯山或七星山的水氣足、氣溫夠冷時降雪的可能性還是甚高。

因此在兩百年前, 全球暖化尚不嚴重的情況下 ,大屯山頂積雪也不是不可能, 但應該不是常態性的,

若從台北城的方向北望, 大屯山頂的芒草是否也有讓昔日文人將之美化為積雪的可能性 ?

大屯山後即是基隆金山一帶, 加上外形的認知, 將之稱為雞籠山(r圭山)亦無何不可?

(今淡水上有下圭柔的地名, 是否正意謂著大屯山即是大圭柔山?)

所以說: 臺灣八景中的「雞籠積雪」, 應是指大屯山而言

古代吟詠之人, 相信真正登上大屯山或七星山應該不多, 多是附庸風雅一般吟詠罷了…….

DSC02309.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310.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308.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

至於現在的基隆山, 其舊名為雞籠山,山高海拔588公尺,為九份與金瓜石分界線,

登峰可俯瞰臺北市內湖區、基隆市及瑞濱至鼻頭海景,此山於金瓜石或福山宮遠望,狀似孕婦仰臥大地,

髮落東海曲線分明,因此又俗稱『大肚美人山』,

這個雞籠山鐵定是不會下雪的……

DSC02305.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306.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DSC02307.JPG - 微曦山房之  雞嶺遠眺

清同治六年冬天,台灣總兵劉明燈沿淡蘭古道巡至三貂嶺時,深感於先民開疆拓土之艱辛與

山道雄偉磅礡之風景,乃於路旁的高聳岩壁上題詩闡述心懷: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即是知名的金字碑…….

不過該詩中的說法, 應該也是隨口說說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