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發展歷史甚早,當地流傳屏東古早是阿猴,萬丹街仔頭
的俗語,象徵其為屏東第一街的地位,
早在荷蘭統治時期便已存在,康熙35年(1696)的《臺灣府志》輿圖
出現萬丹民社字樣,據信是當時屏東平原唯一的漢人聚落,原本的平埔族
社域逐漸轉變,康熙59年的《鳳山縣志》開始有萬丹街的記載,與新園街
是當時下淡溪東岸唯二較具規模的市街。
由於位居屏東平原中心,
雍正九年(1731)設立萬丹縣丞,可以看出萬丹當時的重要性,
乾隆26年(1761)遷至阿里港,代表屏東平原的發展有往內陸發展
的趨勢,號稱屏東客庄六堆發祥地的濫濫庄,位在以閩籍居民為主
的萬丹境內,
相傳朱一貴事件爆發時,六堆首次出堆便是在萬丹上帝廟成軍,
至少說明當時閩粵感情還算融洽,不料日後卻屢次成為六堆攻擊目標,
不過這都未能擊垮它身為屏東大城的地位,
丁曰健所著《治台必告錄》內容提到,
下淡水縣丞署從阿里港移至阿猴,由於水土不服,
歷任縣丞大多僑居萬丹,
若真是如此,那麼萬丹至少在同治年間,
仍是屏東平原的重要聚落…….
新庄,原寫為新庄仔,萬丹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鄉南部暨東南部凸出部分的頸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後村村東南端、灣內村
東部邊界地帶中至北段、寶厝村西南端、香社村不含北部邊界
地帶中央偏東段、水泉村不含東部及西北部邊界地帶、
萬生村西南部邊界地帶中央一小段、新庄村不含東部邊界地帶
及東南部邊界地帶、
新鐘村不含本體的東部及南端及西南端與西側飛地的南部、
水仙村西南半部的西北部。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新庄仔、水泉、
澎湖厝、番社、下社皮,
新庄西郊有公墓地,其中有蔡進寶墓,
最為別緻。
雖非古墓,石雕
仍有可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