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6086.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名間地名由來,係因現今南雅村、中正村〈鄉公所所在地〉、中山村一帶,昔日地形低窪,

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湳沼,地方俗稱「湳仔」,因其閩南語音與日語「名間」之訓讀相近,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遂於大正九年將「湳仔」改為「名間」,此為本鄉之地名由來。

DSC06091.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81.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86.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康熙廿年前後,福建省民渡海來台,據此曠野居住,經開拓墾殖,各地遷住者逐增,漸次構成村落,

及至雍正元年,始併於彰化縣區域。光緒廿一年(1896) ,清廷甲午戰敗,台灣割讓日本,

日治期間,本鄉歷經數次地方制度修正,前後分屬台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及台中縣區域 ;

DSC06087.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82.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83.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治四十四年(1900) 廢縣置廳,本鄉歸隸南投廳,並分設濁水庄長役場〈今濁水村〉及皮子寮庄長役場〈今廓下村〉。

大正九年,地方制度再次修正,前述兩庄長役場經合併為一,名為「名間庄役場」,場址設於「湳仔」〈今中正村〉,

並改隸台中州南投郡名間庄管轄。

DSC06080.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78.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名間鄉東部係中央山脈延伸的丘陵性山地,西部是八卦山丘陵的東南端,全域多台地、丘陵地,

中間形成南北縱向的狹長形平原,直到濁水溪沿岸。

DSC06077.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74.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75.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76.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漢人繼明鄭時期開墾沙連堡〈竹山〉、雍正年間開發南北投堡〈南投、草屯〉後,

開始推進至萬丹庄〈今名間鄉萬丹村〉、及濁水溪北岸的湳仔〈今南雅、中山、中正村〉一帶。 

 

DSC06085.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90.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康熙年間〈1684- 1722〉,漳州漳埔縣吳夢海,南靖縣吳文朝、謝石、謝虎入墾湳仔;漳埔縣陳榮、

海澄縣黃序二人率族人入墾大庄〈金大庄、南大村〉。

康熙末年,漳埔縣林振、林謀入墾湳仔,南靖縣石光從田中移墾湳仔;漳埔縣陳開基、陳承業兄弟

入墾新街〈今新街村〉一帶。

DSC06088.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84.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雍正十年,漳州漳埔縣陳姓族人,經澎湖、臺南,輾轉抵新街一帶墾拓,形成田寮仔、客庄、大埔等部落。

漳州人陳景南率族人拓墾番仔寮〈今東湖、仁和、萬丹村〉;

嘉慶年間(1796- 1820),漳州漳浦縣赤湖(錦湖)陳士鄰率族入墾皮 仔寮之大坑墘(今大坑、錦梓兩村),

此後,其他姓氏一移民入墾,形成以陳姓為血緣之聚落。

DSC06084.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DSC06089.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同治十年葭月  皇清誥授昭武都尉  諡  崇德陳府君之佳城 )

昭武都尉陳常德的墓位於距離鹿鳴巷不遠的茶園旁 , 規模完整宏大 ;

算是當地知名的官墓之一…….

DSC06092.JPG - 名間  武騎尉陳常德墓

墓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茶園…….

就地緣上來看 ,

應與皮仔寮鎮國將軍陳捷元這一支派有關係 ,

相關的資訊倒是闕如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