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20年(1681)前後,福建移民渡海來此,經開拓墾殖,漸次構成村落,
及至雍正元年(1723),始併於彰化縣域。
明治34年(1901)11月廢縣置廳,歸隸南投廳,屬南投廳下三堡,南投堡(番仔藔庄、新街庄、大庄、田仔庄、
下新厝庄),武東堡(廍下庄、皮仔藔庄、赤水庄、弓鞋庄、松柏坑庄、頂新厝庄),沙連下堡(湳仔庄、濁水庄、炭藔庄)。
明治42年(1909),屬南投廳下之濁水區(濁水庄、湳仔庄、炭藔庄)、皮子藔區(廍下庄、皮仔藔庄、赤水庄、弓鞋庄、
松柏坑庄、頂新厝庄、番仔藔庄、新街庄、大庄、田仔庄、下新厝庄),
並分設濁水區長役場於湳仔庄及皮子藔區長役場於廍下庄。
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再次修正,前述兩區合併為台中州南投郡名間庄,
「名間庄役場」設於「湳仔」(今中正村)。
「湳仔」地名由來,係因現今南雅村(為「湳仔」之閩南語同音異字)、中正村(鄉公所所在地)、中山村一帶,
昔日地形低窪,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沼澤,地方俗稱「湳仔」,因其閩南語音與日語「名間」(なま)
之訓讀相近,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遂於大正9年(1920)將「湳仔」改為「名間」,
此為本鄉之地名由來。
名間鄉為典型之農業鄉鎮。鄉內農戶約五千七百戶,佔全鄉總戶數一半以上;
耕地面積五千四百公頃,其中水田一千三百公頃,旱田四千一百公頃,平均每農戶所佔耕地面積為一公頃。
水田以稻米為主,蔬菜蕹菜(空心菜)次之;旱田種植以茶為大宗,鳳梨、生薑次之;
其次為通天草、山藥、木瓜等作物,其中山藥為新興之農特產品。
名間地區位居八卦山脈最南端,海拔約四百公尺的台地上,
比起產製凍頂茶的鹿谷鄉,海拔高度略低,平均氣溫稍高外,其餘的條件,都極適合種茶。
因地處山脈東面斜坡向陽處,所以一年四季日照充足,又台地上處處是紅壤類的土質,適合深耕厚植茶葉。
當然除了有上述優良的自然條件外,在地茶農更保有勇於突破,精益求精的態度,
亦是開創此茶葉王國的最大功臣。
由於地理條件優越,全區的泥土屬於紅色土壤適合茶樹生長,且經常濃霧瀰漫,
自清朝時期即引進茶樹栽植,日治時期已擴展至相當規模,大約在昭和初期由一位王德先生遠從大陸福建
安溪來此傳授製茶技術,之後更大量引進安溪製茶法,所製的茶葉屬於清香茶,當時並設有製茶組合,
時人稱為「埔中茶」,又稱松柏坑茶。
名間鄉出產的鳳梨種類多,每一季節皆有出產,並且有一批優秀農產品產銷班的指導員不斷的開發研究,
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新品種,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口味。
鳳梨的盛產期為5月至12月。
由於產期不同之故, 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 在原野上形成畫布般的景況…….
出林虎這一帶開闢較晚,可能因往昔曾為原始林,林中有山貓,故得名。
地理位置屬於三崙村 , 故另一個名稱為三崙尾 ;
三條崙( 今三崙村) 在弓鞋聚落的東南東方,為八卦台地南段,東側斜面多條河川之谷頭侵蝕地帶,
台地面被分割成坑谷,在其中之殘餘面成三個崙狀,創村莊於此,故得名。
去年途經此地, 被此地的原野景致及茶園風光所吸引 ,
頗有北海道美瑛、富良野一帶的風貌 , 便以為是私房景點 ;
趁著年假 ,
攜老婆一起造訪此一僻靜又風景秀麗的私房景點…….
鄉公所不妨規畫為鐵馬行的景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