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700多年歷史的水頭,鄰城近港的地理優勢,有利於發展,居民普遍較富庶,到了清末民初時代,
當地居民掀起移民南洋的風潮,這些旅居海外經商致富的人,最後又回到家鄉大興豪宅,蓋起一座座富麗
堂皇的閩屋或番仔樓(即洋樓),光耀門楣,古厝群精美華麗。
於是金門流傳「有水頭富,無水頭厝」的諺語,
意思是說即使你能像水頭人一樣富有,也蓋不出像水頭一樣漂亮的房子。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是昔日金門船王黃俊寄情已逝世的妻子蔡氏與對後代子孫的期待的所在。
相傳黃俊因義助落難的海盜而發跡於船運,擁有十八艘「三支桅」的船隊,船運南北貨而成為巨富,
被稱為金門船王 ,也因此擁有萬貫家產,坊間別名亦稱 黃俊為「黃百萬」。
黃俊常年奔波勞碌,又因晚年喪妻,乃興起構築園林宅第,以供年老自身頤養天年之用,
且兼具講學功能,可督促後代子孫求取功名,以建立黃家永續基業。
「酉堂」採二進式格局,坐東北朝西南,空間性質以居住、祭祀及授課為主,
由於「酉堂」並非傳統單純民居宅第,是以第一進的正廳為中心,故為正廳屋脊高度為「酉堂」全院最高。
頭門(門廳)以門屏設計,阻擋直視視線,形成玄關效果,
左後側置一廳(花廳)及護龍、書房一幢。
酉堂 的命名據說是取自於「書通二酉」成語,以勉勵後世豐富學識,明言喻世。
清乾隆31年10月(1766)落成,為金門唯一有遊賞曲橋、園池勝景與講學、住宅多功能兼具的宅第。
1988年核定二級古蹟,且於1999年進行整修,
但由於色樣與技術均不同於傳統,當時又缺乏古蹟維護督工的機制,未整修前含蓄溫雅的韻味,已不復見,
再加上居住其中的後代黃氏子孫,仍囿於私產使用的觀念,又不諳古蹟維護與保存,
致使黃氏酉堂別業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