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蓮堂」為日治時期大甲三大名宅之一,為「泉利記」商號創辦人梁比美的四兒子共同肇建。
梁清波與「德化里黃宅」殷商之女結親,膝下育有四子,勤奮樸實,兄弟胼手胝足協力合建,但由於過度奔波勞累,
不幸都在中年之後病歿早逝。
梁宅之興建始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1894),當時台灣時局混亂,建材取得不易,工程延宕至1912-1914年間竣工。
正堂門庭左右兩側癸亥年(1921)之彩繪與外埕洗石子的蓮花池,都是大正時期流行裝飾。
梁宅從外部看,二進多護龍的建築形制十分完整,
但不進入內埕是不會察覺古厝在九二一地震中受損的情況有多麼嚴重,
正堂、門廳屋瓦破損嚴重、左右護龍坍塌、門廳與次間屋脊斷落,尤其是許多木架上精緻的拖木雕刻與門廳的
彩繪板壁均遭宵小偷竊,令人感到痛心。
頂店梁家開台祖梁比美來自泉州府,於大安港從事貿易行業,販賣腰鼓雜貨,之後居於大甲。
梁清波 (1878-1936) 字浪基,大甲街人,光緒4 年(1878)生於大甲三角街,昭和11 年
(1936)卒,享年59 歲。成年後接掌其父梁比美所經營的泉益布莊,擴大市場遍及彰化、鹿港等地。
26 歲轉而經營新竹到彰化的菸草總批售,生意興隆,成為大甲頂店首富。
大正元年(1912)在大甲頂店興建千餘坪的梁厝古宅,耗銀3 萬日圓,建材大
部取自唐山,房屋的設計與監工也到泉州延請師傅前來施工,費時2 年多才完成精緻雕刻的梁宅。
頂店梁宅建於大正元年(1912),大正三年(1914)主體建築完工,建築風格為二進四護龍,西式門院,四週以圍牆區隔;
地理環境完整,後有鐵砧山為屏障,埕前有西式的泮月池,宅第四週種植竹圍聚氣,廳堂隔間是臺灣紅檜。
據來台第三代子孫稱,建造梁宅時,大甲並無磚場,第二代子孫,常常在凌晨二、三點,從大甲帶著牛車隊與工人,
到沙鹿採買運送磚塊,或至大安港運木材,建造過程相當辛苦;大房梁化龍、三房梁炳照(主要負責採購),於落成後
因過勞帶疾不幸早逝。
當年為建造此屋花費三萬元,當時木工一天工資只有一角而已,可見宅邸所費不貲,因此先後賣出數甲地。
其精緻的雕刻、彩繪和完整的外觀,被譽為大甲三大民宅。
梁家經營泉益號,從經營雜細、布匹…等,從門聯亦可見其經營處世原則,「泉布泉刀泉源不竭,益人益己益利無疆」。
日治時期梁比美亦曾於大甲街二二一番地,經營「煙酒」的仲賣。
興建已有101年古齡歷史的梁宅「瑞蓮堂」,建有二進四護院,宅第柱採用大陸進口福杉,廳堂用台灣紅檜木隔間,
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自化,屋後以鐵砧山為屏障,屋前有魚池,宅四周種一層竹圍聚氣,雕刻精緻,展現建築匠師
的技術及水準,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堪稱一品古宅建築。
大甲「瑞蓮堂」梁宅為四合院,坐北朝南,二進四護院,西式門院、四周有圍牆, 共有四兄弟共持有一分權益。
興建之時,全由梁金波先生籌劃,宅第柱大部份是由大陸進口福杉,廳堂隔間木材是用台灣紅檜,屋耳是磚包土,
磚塊來自化,所包是當地田土,取土後形成一魚池,當時梁家為興建此,花費三萬元,先後賣出數甲土地,
梁宅精緻的雕刻,和完整的外觀,至今仍被譽為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一。
梁宅講究地理形勢,屋後有山,屋前有魚池,西周種植竹林用聚氣,庭院中更設有卦暗溝排水,
值得一提的是梁宅的雕刻方面都相當精緻,展現出統建築匠師的技術及水準,外觀具有中國傳統古味,
彩繪色彩鮮麗,花、樹、鳥、獸、動態,歷史人物造形,讓人感到栩栩如生,
木樑雕刻精緻,在古宅建築中,堪稱一品建築。
尤其古建築中,有二進四護院,魚池、及八卦易經之建築,雕梁文物分明有紊,梁宅所擁有則被例最具工整之價值感。
梁宅雖是私人所有,則在政府重視國家整體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早就推動保護古蹟,
對於完美百年古意的梁宅,應給以有效的輔導,
讓瑞蓮堂伴隨家族綿延、代代相傳、永續存在的契機,更留待後人所緬懷。
瑞蓮堂不久前自費修繕,並於竣工之時以音樂會賦予古厝的新生命。
當真是文資保存歷史上可喜可賀之事……..
可惜未能躬逢其盛,並親自進入其中欣賞一番;
僅借用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分享之照片,一窺其堂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