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鎮位於彰化縣西北沿海平原上。因當地早期位於漳、泉分類械鬥緩衝區,地名有以「和」為「美」寓意。
和美於開闢之前,為山胞平埔族半線(BABUZA)社、阿束(ASOCK)社之故地。
宋始隸於福建晉江縣,元隸於同安縣。明永曆十八年(1664)設北路安撫司於半線(今彰化市),
執掌地方治安暨撫番,總護諸將,察治姦宄,凡兵民之政皆屬之。
永曆十九年派左武衛武平候劉國軒率兵駐此,布屯田制,自此兵丁開拓半線社與阿束社,是為本鎮開闢之始。
後來,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以及清康熙中葉時泉州人吳洛、黃榜等來墾殖或自鹿港登陸,
或自諸羅北上,招工買牛,引水開地,各地逐漸開闢。
康熙五十七年(1718)大肚溪水患將阿束社等流失,餘存平埔族徙居番社口(今彰化市香山里)、
埔里枇杷城、宜蘭等地,自此本鎮即無原住民族居住於此。
康熙六十年始設半線堡(和美隸屬於此區),六十一年朱一貴起義敗後,隨清軍而來之移民及解甲歸田之兵丁逐漸增多。
雍正年間,影響農業民生的大圳陸續創設,灌溉系統大備。
迨至道光十年,本鎮為半線線東堡及線西堡所轄,當時共有三十六莊。
日治時期,堡里村莊皆沿用清代舊制。大正九年實施新制,洲、郡市、街、莊,和美線於是更名為和美莊;
昭和七年(1943) 提升改制為和美街。
湖內里原稱為「湖仔內」,光復後改稱現名。
里民務農為主,農作物除稻米外,以蒜頭、豌豆、花生及西瓜為主要作物,
另外油車、竹圍仔、東溪底等靠近大肚溪岸等部落,早期專門種植油菜,並以榨油聞名。
根據資料顯示 : 湖內里是姚姓人士的聚居之處…..
位於北溪路底的田野旁,有一三合院古厝,正身前有著兩道門樓,兩側同時有通道可以出入外埕,
進入內埕但見簷瓦已損毀,雖然情況還算良好,但看得出內部已無住人。
因為沒有堂號以資辨認,故不清楚古厝主人之姓氏…..
位於不遠處湖竹路的晉順堂三合院,根據文獻資料即知道其為姚姓古厝;
在晉順堂隔條巷弄又有另一處古厝;
門額上的歷山德澤字樣,可以得知該古厝亦為姚姓人士所有。
按 : 帝舜公,名重華、諡法,黃帝公八代孫,父瞽瞍、母握登氏,母於唐堯三十九年感大虹生 帝於姚墟,以姚為姓,
少時貧賤,耕於歷山,賦性至孝,父頑、繼母囂,同父異母弟象傲,常欲加害 帝修道日謹,父亦允若 帝堯聞及仁孝
命四岳禮聘而用之,使之主事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乃使攝位二十八載,遂受禪為天子,國號虞、都於蒲阪,
在位四十八年,乃遜位於禹。
這歷山堂號正是姚姓所使用…….
可見湖仔內一帶姚姓人士的比例應該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