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3393.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福興鄉大崙村位秀水鄉西側,地名源於拓墾初期,建村於沙崙的周邊。

村內有田洋仔、菕仔尾、甲六內、過溝、中厝等聚落,公共設施有社區活動中心、簡易運動場;

廟宇則有主祀清水祖師的清興宮。村民以務農為主,農產有稻米、豌豆等。

DSC03390.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大崙村因位在橢圓形沙崙之周緣而命名之,大崙村東鄰秀水鄉、西鄰番婆村、南鄰外埔村、

北邊則緊鄰著鹿港鎮東崎里,也就是頂厝巷、謝厝巷一帶;

 

在聚落外的稻田中,有一古墓,型制頗為特別。

據說是鹿港老街內半邊井的王家祖墳……

DSC03387.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DSC03388.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DSC03389.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鹿港一帶往昔屬平埔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社域,

福興鄉今仍留有番社村,番婆村,社尾村及十五番(鎮平村)等地名。

福興鄉漢人移民多半來自福建省泉州、廈門一帶,遠自明末清初,

鹿港繁榮時期,陸續由鹿港及王功一帶港口進入福興,有些跟隨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初住沿海,漸入鄉內,開荒墾殖。

至雍正年間,台灣、福建 兩地人民來往較密,戶口逐年增加,擴散分布於現在的福興鄉。

DSC03392.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DSC03393.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清末時,福興鄉隸屬於彰化縣治馬芝遴堡。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十月官製革新實施地方自治,除秀厝、西勢、同安、三和、鎮平、麥厝、廈粘、頂粘

自有住所番地之外,餘番地統稱為台中州彰化郡福興庄,各庄設有保甲。

 

DSC03395.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DSC03394.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話說唐光啟元年(885),王潮率義軍及眷屬萬人南下,

略江淮,跨潯陽,過贛水,取汀州,下漳浦,進入漳、泉地界。

 

年,時任泉州刺史廖彥若貪贓枉法,百姓苦不堪言,推舉鄉賢張延魯懇請王潮帶兵解救。

次年八月,王潮率兵攻佔泉州,誅殺暴吏,安定民生,深受百姓擁戴。

收復泉州以後,就以泉州做根據地,積蓄力量,再攻打福州。

DSC03398.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DSC03399.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唐景福二年(893年),王氏三兄弟率軍攻佔福州,並逐漸統一福建,建立閩國。

自三王入閩至王審知逝世,治閩長達40年。

期間,廣施德政,仁愛百姓,採取了許多有利於發展經濟、文化、商貿和海交的政策和措施。

民間所謂的開閩三王,講的就是王審知兄弟三人……

DSC03396.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開閩三王的後代遍佈八閩,以泉州及其附屬地——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廈門為主要落腳點和聚居地。

 

明清以後,不少在泉的三王後裔,更是遠渡重洋,大量向海外發展,僑居東南亞及台港澳地區。

DSC03400.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DSC03401.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據臺灣有關族譜記載,王審邽有一支後裔王燁,常住泉州西南的船方巷,這支王氏後來遷居臺灣,繁衍成為大族。

史載,王氏入台較早者有王忠孝,泉州惠安人,入台時受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的厚遇,對開發臺灣有貢獻。

 

還有泉州府同安人王世傑,在台開墾拓荒新竹有功績。

 

這墓中的王義軒、王承軒昆仲 據說就是 半邊井王家的先人。

 

DSC03397.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墓碑上寫著鑾美的燈號,另一份文獻資料則稱同安鑾美社;

經查現在的區域應該是在現今的廈門杏林區一帶 ?

 

同安於西晉太康三年(282)建縣,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復置。

 同安縣原屬於泉州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同安縣轄域包括現在的廈門市、金門縣及龍海市東北部。

DSC03391.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墓碑上寫著很多字,仔細看了一下,寫著是 :

顯考義軒暨弟承軒王公佳城 

嘉慶二十五年葭月  男德隆  孫媽伯  媽富仝立

 

DSC03403.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鹿港老街著名的景點之一是「半邊井」,位於瑤林街12號的「三槐堂」前。

 

所謂半邊井,就是富裕人家將自家院內的水井,半邊井開在圍牆外,以方便左鄰右舍及

過客自由汲水取用,反映了鹿港敦厚的民風。

 

王宅一棟融合西洋建築風格的閩南式築,大門有圓拱山牆,洗石子製的門額以泥塑雕字 「三槐挺秀」,

院內二層樓的建築,閩南式的屋頂,西式的女兒牆、拱窗及陽台,磚造的欄杆,造形優美,

洗石子的拱窗裝飾,簡樸雅致。

DSC03402.JPG - 福興  大崙  王氏昆仲墓

 

「三槐挺秀」為王姓人家的自立的堂號,其典故由來據說是宋初王姓人家的祖先有位叫王祐,

 

在家裡的庭院種了三株槐樹,希望其子孫有朝一日能做到槐木椅,也就是當時的宰相椅,終不負其所望,

他的兒子王旦果然做到了宰相,世人傳為佳話,因此立了這個「三槐挺秀」的堂號,

光耀門楣並藉以慰勉子孫。

 

該墓墓碑形式非常特別,在台灣誠屬少見;卻與金門某些古墓類似,

 

也許該講與同安一地習俗有所淵源的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