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昔時屬平埔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社域,今仍留有頂番婆 (頂番里,頭崙里) 的地名。
道光年間不願漢化者遷埔里興吉城(今埔里鎮大城裡)與巴布薩族二林社合併。
清治時期以前,港闊水深,距離中國大陸沿岸最近,因為鹿港的對航的港口是泉州,所以鹿港生意人也特別多。
早期鹿港移民泉州三邑人佔80%。
清乾隆49年(1784),鹿港與福建蚶江正式設口開渡,從此開始鹿港的黃金時代。
乾隆50年(1785)至道光25年(1845) 之間是鹿港的全盛時期,在當時是僅次於府城臺南的全島第二大城,
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語琅琅上口,迄今仍常被人所提起。
位於鹿港鎮南郊的外環道路旁田野之中,有一古墓,已然殘破不全…..
墓主人是有著奉政大夫頭銜的陳雨邨,此人即鹿港十宜樓的主人陳祈。
鹿港陳家由商貿致富,培植後代讀書從官,後從政事、治理鹿港,詩文書畫傳世,再造鹿港文風有功。
陳氏家業鼎盛期,曾擁有鹿港十五家店面,佔地廣闊,
北起中山路,至金盛巷(十宜樓),南達中山路(意樓),乃至今日鹿港民俗文物館「古風樓」之前身,
亦為陳家家族陳質芬所有,陳家鼎盛繁榮景象,可謂:「南鹿港第一商貿、土地富賈家族」。
清末鹿港商貿轉衰之後,陳家「慶昌」方轉為收租為主……
陳家傳至今傳有五六代以上,道光、咸豐年間為陳家鼎盛期。
開基祖陳克勸傳有七子:
長子陳植柳傳六子,二子陳祈(字秋鴻;第三代),再傳三子陳質芬(第四代)。
陳質芬後為鹿港土地、銀行業之大戶,日治時期為陳家家族管理人。
次子陳宗潢(1846年舉人;正六品官),與新竹北門鄭如松為同科舉人。
三子陳植知;四子陳植竹;五子陳植昆;六子陳宗濬;七子陳宗華(陳晚香)。
七子陳宗華傳子四子:長子陳耀漢(振德);次子陳耀乾;三子陳耀頂(舜雲);四子陳懷澄(耀河)。
陳懷澄傳二子:長子陳培喣(1900-1969;喣讀音如許),曾任鹿港街役場之助(如鎮長秘書),
日治時期主持「不見天街」的拆除工程;二子陳培坡記載未詳。
鹿港陳家代表名人,以陳克勸、陳宗潢、陳秋鴻、陳懷澄、陳培煦等最為著名。
其中的陳秋鴻,據李昭容的考證即為陳祈,秋鴻為其字,其本名為祈……
陳家大房據傳來保存著清同治皇帝封贈之聖旨,封贈陳祈,授予五品同知,榮華集於陳家。
國家大慶時,授封官吏及配偶者,並贈給先祖。
同治十二年(1873),陳祈授封,內文為:
布政司經歷銜陳祈支付陳宗元(陳植柳)善積於身、教子有方,追贈為儒林郎。
難得一見的聖旨,材料採蠶絲所製,為「稜棉織品」,圖案為祥雲瑞鶴,開端字為「奉天誥命」(篆體),
內文以漢文(由右至左)及滿文(由左至右)兩種文體撰寫。
( 登瀛 光緒乙未年荔月 皇清 誥封奉政大夫 號雨邨 陳府君佳城 )
陳家文物「皇帝聖旨」(常設展示)、「奉天誥命」(常設展)、「陳祈肖像畫」、「陳祈之妻林夫人肖像畫」、
「陳祈與書僮駿馬圖」,現存鹿港民俗文物館書畫展示廳。
陳祈也被認為是金盛巷內十宜樓的主人…..
最近有網友告知此古墓即將撿金,隨後廢棄不葺;
看來將會再失去一座珍貴的古墓。
與新竹鄭家聯姻嫁給舉人鄭如松的是陳克勸的三女陳氏鶯,是鄭如松的繼配。
元配是陳悅記陳維藻的女兒陳紫燕(得年15)。
鄭用錫和大龍峒陳維藻原本就有好交情,而鄭如松和陳宗潢是同一年中舉人,有這樣一層關係。
與新竹鄭家聯姻嫁給舉人鄭如松的是陳克勸的三女陳氏鶯,是鄭如松的繼配。
元配是陳悅記陳維藻的女兒陳紫燕(得年15)。
鄭用錫和大龍峒陳維藻原本就有好交情,而鄭如松和陳宗潢是同一年中舉人,有這樣一層關係。
感謝指正。
感謝指正。
此古墓已於今日拾骨。
此古墓已於今日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