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441.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水底寮發展歷史甚早。清康熙年間即在這裡設立漢番交易所,逐漸聚集成街市。

當時枋寮是南部最重要的漢人與原住民交易地。後山的原住民部落從大武(昔稱巴塱衛)起程,

沿著三條崙古道的前身山徑到達枋寮拿獵物農作與漢人交易物品。

 

 

DSC00432.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水底寮」位於台1線與台17線的交會處,由現今的「天時」、「地利」、「人和」三村所形成。

 

 「水底寮」聚落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明永曆十二年(1658),當時大武力放索社的馬卡道族,由「浸水

 營古道」進入此處狩獵及開墾,因原本為森林中的積水窪地,故稱之為「水底寮」。

 

 DSC00433.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40.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清康熙五十年(1711)枋寮墾首<黃茂純> 率眾至水底寮拓墾,後在此設有「換番所」(漢番交易之處),

逐漸聚集成街市(水底寮街),為清朝漢番交易的重鎮。

水底寮自清初已見拓植,開拓此地的宗族建有陳家、梁家、趙家等家族,古厝等。

 

DSC00438.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41.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43.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透過古厝巡禮,不僅可欣賞到民間工藝的豐富性,

更可發掘其時代背景、自然條件、人文環境、社會文化、構造方法等要素。

 

西起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越過中央山脈東下台東縣大武的浸水營古道,原是早期西部平埔族人

 移民到後山的卑南、大庄的越嶺路。

 

 清時正式拓修這條平埔族的移民道路,成為漢人與東部平埔族、排灣族的貿易道路。

 

DSC00442.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44.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當時枋寮是南部最重要的漢番交易地,後山的生番習慣從巴塱衛(大武)起程,沿古道到枋寮,

 把攜來的鹿皮、鹿茸、薯榔與漢人以物易物;並曾在水底寮附近設置<三條崙石頭營> 的屯軍負責古道上的防務。

 

同治十三年(1874)總兵張其光 屯兵於石頭營, 光緒八年(1882 拓修 浸水營古道>

 

可見水底寮是枋寮地區開發極早的地區之一 。

 

DSC00435.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34.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36.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日治初期的明治二十九年(1896)成立了水底寮庄,北勢寮庄,北旗尾庄。

 大正九年(1920)復將枋寮庄、蕃仔崙庄、水底寮庄、新開庄、北勢寮庄、北旗尾庄、大庄、

 大響營庄等合併為枋寮庄、設置庄役場管理全庄

 

水底寮目前殘存的古厝僅能說是呈現點狀的分布。即便如此,水底寮的古厝仍有其地方特色存在,

有幾棟古建築仍為不可錯過的景點。

其中以「柯家古厝」的工構、機能保存最為完整…….

 

DSC00437.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39.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柯家古厝建於昭和二年(1927),為傳統三合院形制,面寬五開間,磚、木、石結構,

 內牆則斗子磚砌,外牆均採「亂石砌」,左外護龍仍保留昔日禽舍。

 

 

柯家古厝正廳門額上塑有「洛陽堂」堂號,左右牆堵以「人字砌」象徵人丁旺盛,

 台度下則以喜石子處理並貼飾彩磁面磚,而正廳與左右護採出挑簷廊,簷下作「水車堵」,

 花卉、動物裝飾與色樣華麗,窗樘上有立體書卷彩繪。

 

DSC00424.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合院中軸線左右格局均衡配置,

左護龍明間門額上塑「啟明閣」,右護龍則是「長庚樓」,相互對照呼應。

 

另左右護龍兩側對砌院牆,中央設置院門,分隔合院的內外空間,院門兩側各開書卷窗形並以竹節窗櫺裝飾,

院門門板上施「榮華富貴」、「詩禮傳家」,門樘上貼飾彩磁面磚,硬山馬背屋頂,

整體仍保有古樸素雅的韻味,實在難得。

 

DSC00425.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26.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經查洛陽堂是梁姓或蘇姓常用的堂號,

柯姓用洛陽堂號倒是少見…….

 

在我國姓氏文化中,有辛、柯、蔡三姓同宗的説法。

話說蔡敦毅生於唐僖宗十三年,妻子辛氏,三個兒子分別是蔡忠輔、蔡忠佐、蔡忠惠。

唐末軍閥混戰,蔡敦毅在當時的吳國做官,受封大夫

 

 

 

937年,李昪滅吳建立南唐。他的上司因受賄之事敗露,暗地派人追殺蔡敦毅。

蔡敦毅只得舉家逃亡,與妻兒分三路偽裝逃命:長子蔡忠輔改隨母姓辛,化名辛文悅;

次子蔡忠佐改隨二娘姓柯,化名柯八使;幼子蔡忠惠不改姓,化名蔡忠烈。

逃亡三年後,他們在洛陽定居。

 

DSC00428.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30.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DSC00429.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DSC00431.JPG - 水底寮  柯家古厝

 

 

 

後來契丹入侵中原,蔡敦毅舉家前往福州。北宋初年,辛文悅被封為翰林侍講,兩個弟弟也做了官。

兄弟三人以辛、柯、蔡三姓成為朝廷命官,姓氏也從此不再更改。

 

辛柯蔡一家親,源遠流長手足情深。

然而一般也是沿用蔡姓濟陽堂的堂號,這洛陽堂的來歷值得考證 ………

 

是否說明該古厝原為她姓所興建,

之後才轉轉到了柯姓人士入住 ?

 

與此古厝不遠處的傳統民居,看來進剩下單一護龍;

門額上依稀可見西河堂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