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051.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明末清初,渡海來臺開墾的移民,坐著船沿淡水河,逐漸往上游大漢溪畔的三峽地區開墾,形成村落。

人們為了取水及灌溉方便,大都住於水邊,所以三峽最早開發的地區是橫溪、三峽溪、大漢溪附近,

後來因所住侷限才漸往山地發展。

DSC02061.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三峽因山區範圍龐大,先民耕種之餘,上山伐木、採藤、燒炭,且三峽近山產大菁(可製作染料),

又有清澈的三峽溪水,故由淡水河運進布匹,造就了染布業之發展,早年三峽老街的商店就以染布業為最多。

DSC02055.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56.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後來有外國人發現三峽地區的山地很適合種茶,又有天然資源樟樹,

於是人們開始種茶及製作樟腦,染布、茶、樟腦為三峽過去最大的物產。

DSC02051.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58.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59.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清乾隆年間,安溪移民入墾者漸增,於是有「溪聚落」形成,

三峽的第一條街「三角湧街」(即現今民權老街)也在此時初具雛型。

DSC02053.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54.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52.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50.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主要在民權街一帶。

老街始創於18世紀中葉,曾於1895年遭日軍焚毀,隨後由住民自行復建。

DSC02057.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DSC02063.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62.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大正5年(1916)開始,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強力主導下,由住民自費將傳統街屋形貌改造為仿歐風立面,

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以及巴洛克裝飾,建構當時廣為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

融合了洋樓風格元素、日式家紋及漢人文化圖像。

DSC02060.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68.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66.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71.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70.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目前老街風貌大致上保留日治時期之原貌。

走在三峽老街,就好像進入時光隧道,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古色古香的建築,

令人油然而生思古情懷,留連忘返。

DSC02064.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65.JPG - 再訪  三峽老街DSC02072.JPG - 再訪  三峽老街

造訪三峽老街的次數已不勝細數,此次不過臨時起意,就近帶母親前往散心,

如通一班遊客一般,隨意走馬看花,

漫遊在午後驕陽底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