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區舊時稱為「鶯歌石庄」,地名源自於鎮北山脈屹立一塊鶯狀石而得名;
位於大台北區西南方,大漢溪流經東南方,南為桃園台地,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坡形而下,平地不到三分之一。
清朝時,大漢溪的水量非常豐沛,是淡水通往三峽的主要水道,交通頻繁、江帆片片,
曾蔚為有名的「大嵙崁溪帆影」美景。
早期,鶯歌原為原住民龜崙社,明鄭初隸屬天興縣,天興州。
清康熙,先屬諸羅縣,後隸海山堡。日據時代置臺北縣,因此隸屬臺北縣。
大正9年(1920)隸屬臺北州海山郡鶯歌庄。1940 年升格為鶯歌街,至民國35年8月1日改為鶯歌鎮。
本鎮鎮民多係在前清時代由福建漳州及泉州兩府遷臺之後代,其中以陳、林、王、黃、許等為五大姓,
民情淳樸,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為多,經濟以務農或陶藝為主。
陶瓷老街(尖山埔路)是鶯歌最早陶瓷市集地,自鶯歌3號公園入口至鶯歌國小全長僅250公尺,
約有80幾家陶瓷店家,琳瑯滿目的陶瓷藝品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給。
這條擁有數百年歷史的陶瓷老街,路旁房舍早已幾經翻修新建,古意不再。
2000年重新規劃後老街新風貌,老街鋪上彩色窯燒透水磚,種植許多綠色植物,使老街由早期的街道
轉型為現今兼具休閒購物等多功能的街道,展現了不同於已往的藝術風格。
光點美學館,位於鶯歌陶瓷老街內,建築物外觀看起來很像博物館,其實這裡是個綜合商場,
共有三層樓高,佔地1500坪,裡面空間非常的寬廣而且明亮,逛起來很舒服,有許多工藝、文創業者以及餐飲業者進駐,
包含陶瓷、木雕、玉石、水晶、玻璃、琉璃、茶藝、銅雕、漆器等等,非常的多樣化。
因為近年鶯歌老街逐漸沒落,億昌開發建設公司將數年前在這購得的一塊地設計成在地文創館,
廣納國內的工藝品牌與匠人,為老街增添新意、帶起人潮,更讓鶯歌陶藝走向不同的層次。
光點美學館分工藝館、文創館2棟,
工藝館以玻璃窗天花板自然採光、用磚牆及光點牆飾,挑高的空間十分明亮舒適。
兩邊廣場各有一座百年古井,而中間色彩活撥的橘色貨櫃屋則是柑仔店與餐飲店。
工藝館能讓遊客坐下來吃個下午茶,喝咖啡,甚至是參加茶藝,琉璃、陶土DIY;讓來此的遊客能在親身體驗工藝的樂趣。
對街的文創館則是以販售故宮紀念品為主,尚未開放的二樓,未來將成為小型博物館,
讓遊客來到鶯歌也能同時參觀迷你故宮以及購買紀念品!
將陶瓷藝術融入美食文化的精神,各個空間都充分的表現出「不期然而遇的驚喜」,
以簡約的線條,應用木、石和鐵等自然材質呈現出屬於陶瓷藝術的質感。
以簡潔精緻和現代概念所表達出的復古情懷,呈現出置身古今交錯、中西合璧的時空中;
包裹著突破傳統、求新求變的創意巧思……..
走訪之餘,免不了逛逛進駐老街的一些個性商店,
這才發現,
鶯歌陶瓷老街越來越富有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