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242.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龍潭地區地形依地勢高低,區分為丘陵﹑台地與河階三區。

丘陵區是大漢溪﹑老街溪﹑霄裡溪﹑社子溪的上游,主要有分佈於三和村﹑三水村的店子湖台地

及分佈於高原村﹑高平村的銅鑼圈台地;

DSC00240.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DSC00238.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台地區有龍潭台地,分佈於龍潭﹑中山﹑中正﹑龍星、上華、上林﹑黃唐﹑永興、烏林﹑烏樹林、

百年、凌雲﹑龍祥、中興﹑東興、北興、三林﹑富林、建林、八德﹑聖德、九龍、武漢等村。

河階區則分佈於佳安﹑三坑﹑大平等村。

DSC00241.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DSC00243.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DSC00251.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銅鑼圈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銅鑼圈庄」,隸屬於桃澗堡。

該庄西北與大旱坑庄、三洽水庄為鄰,東北與四方林庄、三角林庄為鄰,東南邊為打鐵坑庄、大坪庄、十藔庄,

西南邊三屯庄、牛欄河庄、拱仔溝庄、水坑庄

 

DSC00250.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DSC00245.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DSC00244.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銅鑼圈地區包括高原、高平、三和與三水共四村,其中高原、高平兩村多屬台地,

三和與三水村則屬坡度較大的丘陵山坡地。

DSC00246.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DSC00247.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隸屬於銅鑼圈台地上的高平村,位於平原與山區之間,

此地區在未開發之前,是凱達格蘭族先住民與泰雅族原住民狩獵的場所。

兩百多年前,凱達格蘭族霄裡社頭目招募佃戶到此開墾,當時被招募來的佃戶大部分是客家人,

他們在這塊土地上辛苦耕耘,創立家園、生養不息,

因此高平村便成為以客家人為主,民風純樸的「客家庄」。

 

DSC00242.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其間最為華麗的的新安堂古厝……..

 

根據龍潭戶政事務所在民國99統計的資料,共22鄰,全戶數約為1003戶,總人口3676人。

本村居民以客家人為主,大部分聚居在銅鑼圈、深窩子、十股寮、粗坑等主要聚落中,少數則散居在其他各處,

村內工作職業主要以農業為主,工作勤奮,民風純樸,對於社區發展工作之推行均能熱心參與、團結一致。 

 

DSC00249.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DSC00253.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高平村位於龍潭鄉銅鑼圈台地的南方,幅員約佔8.3平方公里,

是龍潭鄉面積最大的一個村。

 

DSC00254.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在清代銅鑼圈開墾初期,這裡是淡水縣桃澗堡的轄區。

日治時期 (1901) 屬桃園廳咸菜硼支廳銅鑼圈區的銅鑼圈庄。

大正九年,日本人將龍潭陂區、三坑仔區及銅鑼圈區等三區合併成為龍潭庄,

亦即現今龍潭鄉轄區的雛形。

 

DSC00239.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光復之後,民國39年進行全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時,將銅鑼圈這塊廣闊的弧形高地分為兩村,

西北方為高原村、東南方則為高平村,「高平村」此時才正式誕生。

在早期,這裡的民眾都認為龍潭地區有一條「山龍」在此鎮守,而這「山龍」的源頭,

就是在高平村南隅的丘陵山脈,因此高平村這一帶又稱為「龍源」。

 

DSC00252.JPG - 龍潭  高平里  傳統民居

 

龍源國小座落於深窩子附近,

此間所介紹的古厝群即位於龍源國小附近……..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