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位於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
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
15世紀以降,由於中央政府積弱不振,日本政局演變成地方群雄起而爭霸的戰國時代。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便有了大興土木建築城堡的必要。那段時期的日本呈現由諸多小國各據一方的局勢,
國與國之間經常兵戎相見,因此各國為了防禦的需要,在山頂上建築了許多小型城堡。
到了織田信長時,終於建立起一股中央勢力,
而繼織田而起的豐臣秀吉則完成了一統日本的大業。
歷時一世紀的戰國時代之後,日本各地也建了許多頗具規模的城堡。
這些城堡跟過去所建造的城堡截然不同,它們建築的地點多半是平地,或是平原上的小山丘。
一般人對日本古城的印象時由石垣、天守和櫓(防禦用的小城樓)組成,
這種築城方法是源自松永久秀的多聞山城、信貴山城開始,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後繼,最後豐臣秀吉的大坂城
和伏見城又加上天守的石垣、枡形的馬出以及城門的完備,形成現時的印象,
此種近世城郭在日本史市被稱為織豊系城郭。
關原之戰後,大名配置變更及東軍(德川軍)的俸祿提高,更多大名有財力及兵力築城,促成築城盛況。
此時興建的城都比以往的規模大,郭(即外牆)的外型多以方型為本。
與歐洲和中東的城堡類似,日本的城只住城堡主人(大多為大名)、家屬及屬下之武士,
市民則居住在城下町。
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實行一國一城令,規定每個大名只能有一座居城,
很多城都因此而荒廢,築城漸漸式微。
1583年,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
直到秀吉病逝前,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護城河)和運河等防禦設施。
慶長八年(1603) 德川幕府成立後,慶長二十年(1614) 德川家康得到藉口發動大坂夏之陣,
消滅了豐臣家,而原有的大坂城也因此在此役中化為灰燼。
元和六年(1620) 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並在寬永六年(1629) 完成。
德川家將豐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牆和水堀全部破壞,覆以數公尺厚的土,再興建更高的石牆,
把豐臣家大坂城的遺跡全部埋在地底。
天守閣也設置在不同的地點,位置更高,並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
寬文五年(1665) 大坂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毀,並未重建,自此成為沒有天守閣的城池。
直到昭和五年(1930) ,才動工以鋼筋水泥復築天守閣,並於隔年完成。
形成今日所見大阪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