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41107.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泉州城,舊城牆已於1923-1937年間拆除。現有重建的臨漳門、朝天門、泉山門。

2006年,德濟門遺址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9241022.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021.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唐初,泉州夯土築城,此為建城之始。

天佑三年(906),王審知築子城。北宋宣和二年(1120),泉州知州陸藻增築泉州羅城。

城門的變化見證著古城的發展。

自唐代州治從今南安豐州遷至今泉州城區,泉州城垣共築過五座:故城、子城、衙城、羅城、新羅城。

五座城垣均建有城門,最多的時候城門達8個。

然而,從1923年開始,

拆城辟路成了城市發展進程中不可逆轉的感傷。

 

P9241023.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025.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700年前,德濟門是進出泉州的要道。

泉州天后宮前德濟門外的聚寶街、萬壽路富美碼頭是泉州宋元時期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

遺址面積2000平方米,由城門、城牆、門道、墩台、內外壕溝、拱橋以及瓮城和瓮城門等組成,

遺存有1314世紀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石刻

以及14-19世紀(明朝、清朝)的鐵炮等。

 

P9241028.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024.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027.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026.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德濟門遺址是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門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遺址,

為現存使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的石構古城門遺址之一,

包含有南宋、元、明、清不同時期建築遺存。

 

P9241103.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遺址內各時期建築遺存疊壓清晰、內容豐富,

完整保存了11世紀以來古刺桐城和泉南地區拓建、發展、演變的歷史印跡。

 

P9241104.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據清道光《晉江縣誌》載:

泉州城牆始建於唐代,南宋紹定三年(1230),郡守游九功築泉州翼城,在泉州鎮南門沿江為蔽成石城。

該城基寬8尺,高盈丈,長438丈。元至正十二年(1352),監郡偰玉立廢羅城之鎮南門,徑就翼城拓建。

內外皆石,南門曰「德濟」。明、清兩代,城屢有修葺。

 

P9241105.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106.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20世紀30年代,泉州市政當局多次大肆拆城,惟德濟門留存,

直至1948年毀於大火,其址遂埋地下。

 

德濟門城門遺址進深約14.10米,分前後2門道,最寬4.10米。

門道路面用長條形、方形及不規則形石板鋪墁,並鑿有防滑凹槽。門道跨壕處鋪架大石條,

殘存的城門建築南北長36.50米,東西寬49.10米。城牆內外皆砌石,基寬4.8米,殘高1米。

其瓮城呈半月狀,外壕溝環城。

瓮城門開在西側,進深5.06米,設有前後2門道

 

P9241107.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108.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據記載,11世紀時鎮南門內外「異貨禁物堆積如山」。

13世紀(南宋)時太守游九功拓地增築翼城,「沿江為蔽,以石成之」,

城內外商業繁榮,有「畫坊八十」、「生齒無慮五十萬」。

 

13世紀城門附近更加繁榮,時人稱讚「四海舶商諸蕃琛貢,皆於是乎集」。

元至正十二年(1352)監郡偰玉立拓南羅城,把原城牆圍長20里擴為30里,改鎮南門為德濟門。

14世紀(明洪武年間),德濟門城牆加厚增高,建築月城,其後屢有重修,

至民國37年(1948年)毀損。

 

P9241110.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P9241109.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現存遺址文化層互相疊壓,

較完整的保存了1120世紀城市拓建、

重修的歷史遺蹟………..

 

 

 

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