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5166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蚶江、石湖在古代為泉州重要外港,屹立海濱,是當時海外交通繁榮的歷史見證。

根據傳說,當年這裏有18個渡口,停泊著亞非各國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極一時。

P9251638.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P9251641.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P9251640.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P925164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蚶江以江得名,古為泉州湾南的要隘,扼泉州湾的門户。

北宋建中靖國年間(1101),有沈氏居于此地,命名為沈江。

晋江下游自溜江而下,經法石、聖姑、陈埭岱嶼,滨海漁舟,業于海者以殖蚶,

蚶江地名由此而来。

 

P9251658.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59.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62.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61.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P9251660.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63.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70.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蚶江是晋江的出海處,其地古多航舟经商。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非常鼎盛。

蚶江有18個渡口停泊着亞非眾多蕃舶,又有通往泉郡20多公里的商旅大道。

 

泉郡各縣在此開設商铺、货棧,街道縱横交错,商業十分繁榮。

 

P925166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65.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P925170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蚶江古街沿晋江流向而建,雖經歷清初遷界,已成廢墟,

但復界后于遗址重建,宋代遗風猶存。

古街全長370米,寬3—5米,店面108間,分為頂街頭、中街、三姓街三段。

它和鹿港的不見天街很相似,故稱為— 一線天街。

P9251666.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68.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71.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67.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69.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政府開放蚶江與台湾鹿港對渡贸易。

泉州總口蚶江统辖泉州一府五縣(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對台贸易達110年之久。

 

P9251649.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51.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50.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嘉庆十一年(1806)在蚶江前垵設置海防官署(通判廳),俗稱泉州海防分府(属正五品衙門),

下設海關、營盤、厘金(税務)等局。

海防官署遗址尚存有對渡碑一方………..

P9251653.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52.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703.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P9251648.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蚶江现有人口近6000人。

其中,林氏最多,有4000多人。

其次有王、歐陽、陳、纪等幾十個姓氏。

P9251646.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5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55.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47.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56.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P9251657.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645.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據史料記載,五王府所處的蚶江後古渡頭,是清代蚶江與鹿港對渡的主碼頭。

230年前,清乾隆年間開放蚶江與鹿港海上貿易。

P9251700.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701.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P9251702.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1

 

230年後,蚶江五王府與對渡碑等遺跡,成為兩岸淵源的歷史見證。

閩台對渡的興起、繁榮和衰退,

也正是兩岸近三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