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51673.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史料記載,五王府所處的蚶江後古渡頭,是清代蚶江與鹿港對渡的主碼頭。

230年前,清朝乾隆年間開放蚶江與鹿港海上貿易。

 

P9251672.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7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230年後,蚶江五王府與《對渡碑》等遺跡,成為兩岸淵源的歷史見證。

閩台對渡的興起、繁榮和衰退,也正是兩岸近三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

 

P9251676.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77.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75.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9.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蚶江與鹿港之間對渡貿易歷史和文化,曾經和《對渡碑》一樣,一度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中。

1978年,蚶江人林祖武在蚶江中學任教,返家途中都要經過一條古街。

 

P9251698.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7.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一次偶然的機會,林祖武發現舊市場旁邊廁所上一塊石頭刻著︰

蚶江為泉州總口,與台灣之鹿仔港對渡……

可惜這塊石碑只有一半,林祖武將這塊殘碑搶救下來。

 

P9251678.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79.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82.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1978年,林祖武調到蚶江鎮文化站任站長,經過艱辛的調查和尋訪,

終于在1981年于海灘深處找到另外半塊殘碑,上

面用篆體刻有 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記。

兩塊殘碑合璧後,目前樹立在海防分府遺址之內 ………

 

P9251680.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81.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對渡碑的碑文提及︰

蚶江為泉州總口,與台灣之鹿仔港對渡。大小商漁,往來利涉,其視鹿仔港,直戶庭耳。

可見昔日兩岸交流之熱絡程度。

 

P9251695.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6.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84.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P9251683.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乾隆四十八年(1783),福州將軍永德上疏,奏請開設鹿港為正口,與泉州蚶江對渡通商。

第二年,清廷正式詔設鹿仔港(鹿港)為正口,與蚶江直渡,自此鹿港進入全盛時期。

 

P9251685.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89.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87.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3.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史料記載,當時往來兩地的商船有300余艘,鹿港的郊商最盛時有泉郊200余家。

如果沒有當年蚶江鹿港的風帆互市,就不會有一府二鹿三艋中鹿港的輝煌盛況,

可以說,也就沒有鹿港的歷史。

 

錦江村原名紀厝,位於蚶江村的北邊,聚落共有500多戶2400多人,

其中有80%以上的居民姓紀,村內建有紀氏祠堂。

 

P9251688.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1.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0.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86.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P9251692.JPG - 蚶江地區傳統民居02

 

根據紀氏族譜記載,

幾乎所有福建和台灣的紀姓子孫都是從這裡衍出的……….

 

山牆上有著平陽衍派字樣的氣派洋樓,

 

推測應該即為紀姓人家。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