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72430.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樸兜自古為南安海都第一大社里,北臨瀛溪水,南納小崑崙 (亦稱太湖山、大豐山,

今名塔仔山),地勢寬闊,旁官道而近大盈港口,更有宋熙寧間呂惠卿建成跨海鎮安橋,

使之與安平相連,水陸交通便利。

 

P9272428.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29.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37.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其古地名有自家洋、高美等,兩宋時屬南安太平鄉常安里,明清屬南邑三十九都。

考有宋神宗稱讚呂惠卿性與道契、文為詞宗,天下傳頌,學者趨之,

夫道為無名之樸,意思是説道就是樸,地乃以為名。

 

P9272434.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33.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35.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至於現樸兜、樸里及片落名稱一甲、二甲、九甲,

係沿用明初里甲編制舊號。

 

P9272431.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30.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南安樸兜呂姓,源溯商末周初姜尚呂望,遠祖呂湮為唐肅宗宰相。

唐末,一世祖呂競茂,諱佔,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肇基,居泉州晉江曾埭吳坑。

 

P9272439.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36.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38.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至北宋中,七世祖呂季玉,諱壽,時僑寓西安(現安海西垵村),時移居泉州相公巷。

後因姻親曾公亮之母求呂府西安地歸之,故擇南安樸兜而家。

 

P9272440.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41.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49.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51.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50.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呂季玉開創呂氏十子八捷南宮的鼎盛局面,

其長子呂惠卿即北宋傑出政治變革家,是王安石變法的副帥。爾後奕世簪纓,望著泉南。

迨宋元易主,呂大奎義不署降檄而殉國難,名顯郡志。

大奎之四子曰溫曰和曰正曰直,遁居四處,至明中葉方剋復先基。

現聚居樸鄉人以萬計,皆溫、和、正之後,四房直徙居東田南坑。

 

P9272445.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42.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43.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48.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44.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晉江呂氏奕世簪纓,望著泉南。

迨宋元易主,呂大奎義不署降檄而殉國難,名顯郡志。

呂大奎之四子: 曰溫曰和曰正曰直,遁居四處,至明中葉方剋復先基。

現聚居樸鄉人以萬計,皆溫、和、正之後,

四房則直徙居東田南坑。

 

呂溫諱壯,字惟吉,號菊圃先生,

譜載為河南按察使。

 

P9272446.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47.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千載而下,呂族宗支繁衍,人丁興旺,族裔遍佈于海內外各地,

人謂樸兜為閩省呂氏發祥地。

 

P9272462.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63.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P9272464.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呂氏因族大分支,除住泉城、遷南安的外,在晉江還分佈于大房、古坑、黃塘、

梅嶼、小橋、後亭、內市、南坑、西倉、羅裳、烏潯(科任)、湖尾、蓮塘等村落。

 

 

P9272466.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P9272465.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P9272467.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P9272468.JPG - 樸兜地區傳統民居01

 

並遷徙于福建的浯州(金門)、漳州、永春、德化、永定、龍岩、同安、

興化、惠安、安溪等地,以至四川、湖南、臺灣等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