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名為「打賓」或「打鞭」的富貴角,清乾隆27年(1762),荷蘭人法倫泰在其著作
《新舊印度誌》中,將富貴角記為「hoek」,意思為海岬,後人便採其譯音稱此地為「富基角」,
直到日治時期才更名為「富貴角」。
老梅公園,由於位在富貴角岬及石門礁岸所形成的老梅海灣地形內,
因此來到這裡可同時觀察風稜石、沙丘和礁岸等三種海岸地形景觀及濱海植物。
公園規劃有完善的步道,以及烤肉、露營等遊樂設施,引人留連。
富貴角公園內,規劃有海濱人行步道,順著步道迎風前行,
除了欣賞風稜石外,還可以看到由石門礁岸所形成的老梅海灣地形及沙丘等,
當然還有因強風雕塑而成的風剪樹,與固守在沙丘上的沙灘植物。
在步道上,會經過一片風稜石景觀的海岸。
風稜石景觀是北海岸極為著名的自然景觀,
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烏黑石頭散布在海岸上,非常引人矚目。
風稜石的前身是大屯山火山噴發後,冷卻形成的火山岩,隨著河流搬運來到海邊,
成為堆積在海邊的石頭,然而北海岸的東北季風盛行,經年累月的吹拂,夾帶的大量細沙,
彷彿一把雕刻刀,在石頭表面雕刻出奇妙的形狀,
成為現在的特殊景觀,因而稱為「風稜石」。
海岸上堆積的石頭,互相之間有或大或小的空隙,海水跟著浪濤拍上岸,
流進空隙之間形成一塊塊迷你的小湖泊。
8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噴發的熔岩,流入白沙灣兩側海中,
形成麟山鼻與富貴角兩個岬角,黑色的安山岩長年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
形成切面整齊的「風稜石」,是岬角上的特殊景觀。
三棱石又稱風棱石,是指散布在荒漠或戈壁灘上的岩石,
經風沙長期磨蝕,形成光滑的棱面或稜角,稜線常和風向近於一致。
在富貴角凸出的沙丘上,滿布風棱石。
這些岩石稜角分明,表面被研磨成一片光滑的劈磨面,猶如切割過的樣子。
三棱石的棱面一般以三面的為多,形狀像小型金字塔或大型粽子,
還有各種不同的外觀,嶙峋參差。
沙丘中的石塊有時具有三個面,其中兩個面被風沙磨的很光滑,與地接觸的一面較粗糙,
三面之間各有尖銳的稜角,因此也叫風棱石。
因風力侵蝕時間長短的不同,光面的大小也有跟著不同。
有的岩塊由於迎風位置改變等因素,而生出更多的光面,成為多棱石。
富貴角地處台灣島最北端,為一海岬,
是風棱石相當發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