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瑤林衍派堂號,多指石龜許氏。
瑤林許氏居住石龜,原來該村有王、陳、劉、羅、蔡、花12姓,
後逐漸他移,到明代中期只剩許氏和少數王氏。
早期往臺的許氏族人比較集中地居住在彰化、鹿港、諸羅 (嘉義)一帶,並形成許厝埔地名。
清治初期的許厝埔雖曾由漳州人許祐德開墾過,然而日後因為族群械鬥的原因, 已全部轉變為
由泉州府晉江縣的瑤林石龜許姓散居的十二庄,
因此,早期的許厝埔十 二庄係奠基於同為許姓宗親的因素而聯結,
現鹿港三大姓黃、許、施,有許多許氏是瑤林一派的傳裔。
而蓬山、後花派衍臺的亦多……..
位於鹿港東勢巷一帶的奉政大夫古墓,
即末代武進士許肇清父親之坟。
許麒麟,字星秀,諡號果毅。
奉政大夫為正五品散官銜,應是襲其子之蔭而封官。
按 : 許肇清(1856-1900) 字濂舫,鹿港人,光緒八年(1882)壬午科武舉人、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武進士,為台灣末代武進士。
是年中日戰爭,清廷戰敗,遂割臺澎予日。翌年日軍侵臺,肇清率鹿港義軍赴敵,
比至山麓而義軍已失敗傾覆。知大勢已去,難以有為,乃撤返鹿港。隨即攜眷內渡。
五年後卒於晉江縣故里,年四十五。
根據鹿港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老師所出版的「人物鹿港」一書中
提及在墓前有一壬午舉人的界址碑,
前回因造訪前未知此訊息,加上草長湮滅,並未記錄及此。
此番清明過後再次踏查。果然在墓手左前發現刻有「壬午舉人」界址立碑,
另一片則倒臥在墓手右前方,
此形式略不同於旗桿座, 應是界定墓址範圍的用意。
該墓右側為武秀才許梅舫墓,
許家是鹿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仕紳,許梅舫為武庠生 (武秀才),
為武進士許肇清唯一留在鹿港的後代。
鹿港武廟正殿前有一口古鐘,係昭和5年(1930)由鹿港士紳黃禮永、許梅舫等人所敬獻,
是武廟的重要文物。
由此可以看見,
許梅舫在日治時期所展現出來的社會仕紳地位。
從墓丘明顯經過翻動的痕跡,確定此墓已經拾金,
一般撿骨後的墓塚,墓碑通常會予以敲損或是推倒,
這情況在鹿港的墓區似乎不是如此 ?
在其旁另有一瑤林許氏第二十六世許高明墓;
應為修建過後的墓。
話說許梅舫家族在昔日,乃為鹿港地方角頭人士,
不久前其故居頤園遭到無情拆除,歷史建築毀於一旦;
繼之祖上之墓似乎也無人祭掃………
不禁令人唏噓,
是該宗族已然沒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