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屯墾二崙地區始自康熙四十年(1701)。
當時二崙有兩座小丘崙、北方有兩座稍大的丘崙即今之大義崙,
東有先住民巴布薩平埔族聚居的西螺社,西有貓兒干社(今崙背豐榮村一帶)兩社,
夾在這兩社之間的小二崙一帶,是一片完全未經開墾的原始荒蕪之地。
二崙的發源,自清康熙四十年間(1701),十二世祖廖朝孔兄弟及堂兄弟共五人,
冒著當時清庭禁海令,陸續自大陸福建省漳州昭安縣內陂鄉來台拓墾,落腳二崙,
此地有兩個小丘崙,眾人分稱為小二崙、成為最早入墾二崙的地區。
三百年前廖朝孔等人士定居小二崙,此地有兩座較大之丘崙,乃稱大二崙;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 行政區域調整,廢油車區設二崙庄時,小二崙改稱「二崙」。
大二崙則改稱大義崙,光復後簡稱大義村。
「大義崙」即大二崙,因詔安話「義」和「二」同音,
取後兩字為鄉名,乃稱「二崙」。
嗣後,一批接著一批,另有七、八十個族人亦相繼渡海來臺,
散居於田尾、湳仔、三和、來惠、楊賢、義庄各村以及西螺各里、崙背港尾等地開墾。
頂庄仔乃田尾的一處小村落…….
二崙開拓史,始自康熙四十年,由世居福建漳州詔安官陂的廖旭廷、廖必達父子,及廖朝孔兄弟
最先抵達崙背、二崙開墾,之後二十年間,他們的族人又先後結伴從詔安縣移民來台,散居於在西螺
地區七崁二十五庄。
其中入墾田尾村 的先民是廖榮昌、廖新善、廖盈漢…等人。
因當時利用引西圳引入濁水溪灌溉,自廣興、頂湳、魚寮、下湳至田尾一帶,
普遍開闢水田種植水稻。
田尾地區是屬於種植水稻的最尾端區域,
因此眾人稱此地為田尾。
而入墾犁份庄 的先民是廖敦厚,因為後來入墾大園(廣興)的廖敦直兒孫分家移墾此地,
廖敦厚的兒孫將未完全開闢的荒地用犁犁一份作標記,割讓給他開墾,
因而得犁份庄地名。
頂庄仔 部落為田尾村的北邊小村落,田尾庄的人都叫這裡為頂庄仔而得名。
田尾湳仔庄,光復後稱湳仔村,民國84年8月湳仔村更名為「南興村」,
民國86年7月又更名回「湳仔村」。
據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的廖姓大族譜記載;
最早入墾此地的是廖為見等人;此地南鄰新虎尾溪地勢較低,
每遇大雨即成泥濘狀態,因得湳仔地名。
在僻靜的頂庄小村落裡竟然保有著一棟
還算華麗的三合院廖家古厝,
這倒是不期然的驚喜………
旅行總是有些驚喜的事。
雀替的插角雕刻略有違和感,
大抵不是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