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局典藏許多令人驚喜的國家檔案寶藏,
在在呈現臺灣發展的多元面貌。
一甲子時間讓臺灣山川地貌改變了什麼?
社經人文又有什麼不同?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及客家委員會指導,
檔案管理局及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辦「與地圖的時空對話─
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特展。
本次首度以國家檔案中的地圖作為展示主角,
特別精選二戰後首張由國人繪製的大型臺灣地質圖
第一次以原件展示,讓民眾近距離感受地圖之美。
透過地圖,可以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進行結構性的
解讀與瞭解,也透過地圖線條勾勒出許多過去的
回憶與故事,
尤其是本次展出的地質圖原件,
可以看出地圖的迷人之處。
展覽精選60幅橫跨1910年至1971年間的地圖,透過不同比例尺
及空間架構,帶領觀展者跟著製圖者的視角,從臺灣所處的全球位置、
全島、區域、城市、進而縮小至日常生活場域,探索
一甲子時間寶島風華的演進。
展覽分為「立足東亞:全球的福爾摩沙」、「看見臺灣:圖繪美麗島」、
「生活尺度:我們共有的家園」及「點線之間:凝固在時間中的空間」
四大單元,
在展場除了依循展覽脈絡透過地圖發掘其時空故事,
還可以自己動手畫地圖,並透過現場提供的多項互動設計,
以及擴增實境的尋寶遊戲,讓觀展民眾盡情探索地圖的奧妙,
與這些歷史地圖進行一場時空對話。
檔案局守護的國家檔案中,還包含千里跋涉,從海外歸返
歷時102年的文書檔案;私人與民間團體捐贈的珍貴文書,
其中以李友邦將軍對日抗戰歷程,以及蘆洲李氏家族文獻史料
檔案的數量與類型最為豐富;
另見證我國從威權轉型民主政體的瑰寶,
也是國家檔案典藏特色之一,
例如,1987年揮別長達38年戒嚴體制的那一紙解嚴令,
成為見證臺灣民主轉型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