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開台祖林石公於乾隆年間1746年自福建平和縣來台,

林甲寅時經營有成,1837年林甲寅讓其子分家,長子林定邦的下厝(堂號「林本堂」),

與次子林奠國的頂厝(堂號「錦榮堂—景薰樓」兩系。









 

林家發展初期主要由下厝體系林文察、林文明、林朝棟、林祖密之軍功發揮其影響力;

後期則是由頂厝體系林文欽、林獻堂及其堂兄弟脫穎而出,擅長經商,並以支持藝文、社會運動聞名。

霧峰林家,台灣發展史上與板橋林家齊名的家族






祖籍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隆十一年(1746),埔坪林姓有青年叫林石,

隨族親一起渡台,在大里杙(今台中大里)創業肇基。

大里杙是漳州人開發的聚落。林爽文起義被清政府鎮壓后,大里代林姓尤其遭殃。

林石被俘病死獄中,日產充公,林石的長媳黃端娘攜子林瓊瑤、林甲寅遷霧峰。


















林甲寅撫番有方,長於經商,又入內山伐木燒炭,積累了豐厚的家資﹔土地經營困此卓有成效。

幾年間林家在近山頂竹圍一帶,擁地二百多甲,雇請了佃戶耕種,年收谷四千余石。

到林甲寅的子、孫輩,擴張到阿罩霧圳和烏溪以北地區,又以專營樟腦而獲暴利,

成為聞名全台的巨富。














霧峰林家在林甲寅這一代致富後,起建下厝、頂厝。

下厝給長子林定邦,頂厝給次子林奠國,多次增修後成為目前的林家宅第,

林奠國是頂厝第一代先祖。



















 

林奠國生性低調,勤儉持家,卻也老謀深算,

據傳其侄子林文察為父林定邦報仇的謀略,即出自他的指導。

林文察渡海中國攻打太平天國,即請林奠國同行負責後勤,深得林文察信任。

















 

1864年林文察被太平天國圍困萬松關,眼看突圍無望,

表示「吾乃朝廷大將,義當戰死,叔應帶眷逃離」。

但林文察果真戰死,林奠國之後卻被清廷以「敵前逃亡」治罪,從此滯留福州,

在監獄出出入入共17年,未能返台,直到撒手人寰。







 

林奠國生有三子,長子林文鳳武猛過人,在戴潮春事變中,林家危在旦夕時立了大功,

次子林文典早逝,三子林文欽則是舉人,並建立「萊園」,即今林家花園。






林奠國(1814年-1880),字景山,為霧峰林家的宗長,為鄉勇之首領,

其孫為日治時期的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

晚年居於福州府,死後清廷誥授朝議大夫,追贈奉政大夫。

林文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

林奠國,也以功授知府,賞戴花翎





 

位於太平車籠埔附近的林景山墓,

從其墓手上的碑刻看來,

應是日治時期從福州遷回時所修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