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祖塋並非單一塋墓,

而是與周邊建築共同構成台灣最大的閩南式墓葬群。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大型墓葬系統分為「單穆雙昭」,單數代稱為「穆」,雙數代稱為「昭」。

這座墓中安奉六位林家先人,分別為十七世羅太夫人,十九世林獻堂夫婦和林階堂及兩位夫人。

左前方的墳墓為林家第十八世先人,屬於「雙昭」系統。








 

 從古墓周邊環境觀察,墓園蓋在萊園山的向陽坡上,背靠山,山勢弧形環抱,構成聚氣的態勢。

墓前萊園溪和小習池形成一彎內弓流水,除隱合帶財格局外,更和山勢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圓,

從傳統堪輿來說,實為優良的風水地理。






 

 古墓的整體建築採陽宅式的設計,如階梯均採屬陽的單數即是顯例。

建材方面則是日治時期流行的水泥洗石子,但精細處絲毫不輸木構建築。

外圍的左側石柱刻有營造泥水匠曾仁、曾某、廖伍三位匠師之名;

右側石柱刻有堪輿師簡炳耀,他們勒名以示對建築負責,前人做事負責執著的態度由此可見一般。








 

 墓的主體為中西合併風格,前有西方羅馬柱,上為中國廟式頂蓋,中有壽字爐象徵長壽。

頂蓋上有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剪黏,與萊園之名相呼應;下有傳統四獸剪黏(虎、豹、獅、象)

及交趾陶的四愛人偶像。

墓的兩側設有石椅,椅背上雋刻櫟社詩人的詩作,

為此增添了豐富的文人氣息。











 

 從墓的外側看過來,最外側有一對東洋式造型的石燈,

一則是以燈的諧音表添丁之意,一則象徵為林家先人指引方向;

再往內有兩隻石象,因象能負重,所以作為拱墓之用。再內側有一公一母兩隻石獅以鎮邪祟,

石獅採「男左女右」配置,左為公獅,腳踩繡球或古錢,開口作威武狀,口內含有石珠;

右為母獅,腳下有隻小石獅,表現出母親的慈愛。








 

除了這些大的構件外,許多小地方也都寓有深意,如石柱頂端的螺旋刻紋,

象徵著生死輪迴;後方排水溝出口處刻有龍頭,取「青龍出水」之意。





林獻堂(18811956),名朝琛,字獻堂,號灌園,以字行。

為世家霧峰林家族長。經歷清領、日治、戰後時期三代的地方領袖。

林階堂(1884—1954),名朝華,字階堂,一作楷堂。

下厝林文欽次子,林獻堂之弟。幼入私塾就傅,漢学造詣深厚。

1923—1930年(大正十二年至昭和五年)任霧峰庄長。


霧峰林家頂厝祖塋,其建築上有很高之研究價值,

受國家評定之二級古蹟。

0

發表留言